
黄劲超 图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记者 许蔚菡 通讯员 李静)昨日上午,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焦念志教授课题组完成的《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储库及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谢素原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新型富勒烯的合成》荣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5项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而备受瞩目的500万元大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年空缺。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三大奖项,全国共有120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了174项,占总数的七成以上。
据统计,厦大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共获得五项国家科技奖,除上述两项外,另三项分别是:中科院院士、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科院院士、生命科学学院韩家淮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与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合作的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获2013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