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冒充班主任混进家长群骗钱
开学在即,小升初、初升高的班级都开始建立学校联系QQ、微信群,趁着家长与老师还不熟悉,骗子复制“班主任”社交账号,潜伏在家长群中,挑准时间以收费为名诈骗。【分析:培训费骗术“升级” 盯上新生家长】
此类新型骗局有三个特点:
1、骗子冒用真老师QQ头像和昵称;
2、骗子多选择老师在上课、休息的特殊时间段发送收费信息;
3、此类骗局金额不大,更容易迷惑家长误以为是“资料费”金额,放松警惕。
厦门警方特别提醒,在开学来临之时,广大学生及家长要提防诸如网购、网游买卖游戏装备、网络刷单等骗术,有任何疑问及时拨打110进行咨询举报。【收到要求转账通知 家长请马上核实】
"网贷客服"新套路说帮降息骗走贷款本金
“网贷客服”打电话主动为你降息,是天降好事,还是“骗子的新操作”?近日,多名厦门市民遭遇新型骗术——被自称“好分期”的“网贷客服”忽悠帮忙降息,利息没降,钱款还要还,还把原本借来的钱,送进“客服”口袋。【“利息调整”只需3分钟 代价是8000元】
2020年上半年网贷诈骗负面舆情分布图(新华网)
此类假借“利息调整”诈骗新手法的三特点:
1、一般发生在受害者网络借贷不久后,骗子主要冒充借贷平台客服,告知受害者可以调整借贷利息,或是可以调高借贷额度。
2、骗子将“好处”包装成受害者的应得利益——“怪罪”平台系统出错、“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存在反复扣款风险”。
3、在取得受害者信任后,骗子会要求受害者将借到的钱打回一个“平台账户”或是“工作账户”上,而这个“平台账户”并不是直接还款到平台上,而是骗子提供的指定个人账号。【三个案例分析:用“少还钱多借钱”做诱饵】
【警方提醒】凡是涉及金钱的,请务必提高警惕,不能轻易相信。将自己账户内的钱打给任何所谓的“平台账户”“工作人员账户”,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后果将是这些钱有去无回。
务必提高警惕 做到“三不”
接到陌生电话、短信,务必做到“三不”:不轻信、不透露个人及家人信息、不转账。
个人信息别泄露
有些不法分子会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市民个人信息。但也有不少市民,自己泄露了信息。比如一些网站,注册或登录要填写个人信息的,市民就需要谨慎。
不明电话别多聊
若是私人号码,自称是某部门或某机构的,都不要相信,可以打这些部门的官方电话核实。实在不行,也可以打110进行咨询。
索要验证码千万别给
验证码可以说是银行等机构为客户设立的“最后防线“了。若是市民主动将验证码给了他人,导致财产受损失,那么自己也有一定责任。
近期在厦门发生的诈骗案例:【手把手教你注销“校园贷”? 当心!这个博士被骗7万7千元;仅上个月厦门有近60人上当】【小心!骗子穿了"新马甲":冒充银行年检员 坑走厦门一财务20万】【用软件炒股获利翻10倍?;骗子冒充股票分析师引诱市民上当 一人被骗15万元;民警机智应对取回被骗钱款】【收到假冒“房管局”短信 男子点开链接近五千元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