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食品”为何潜藏风险大?
●涉疫冷链食品有哪些种类?
疫情暴发以来,涉疫冷链食品包括冻带鱼、冻虾、冻牛肉、冻猪肉、冻猪肘、冻鸡翅等。【思明区进口冷冻食品检测阴性才可上市】
●涉疫冷链食品从哪些国家进口?
其中,被检出阳性的进口国主要有厄瓜多尔、巴西、印度尼西亚、荷兰、阿根廷、俄罗斯、法国等。【福建省发布事关进口冷链食品防控紧急通知】
图片来源:央视网
●冷链屡次成为疫情风险点有多种原因
1、新冠肺炎病毒耐低温的特性使其在冷链食品表面更易存活。【严格运输工具消毒 进口冷链食品物流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出台】
2、受封存场地、检测能力、消毒设施、人员配备等因素限制,难以做到对所有批次取样检测。【实名制管理、无缝隙大排查……各地围堵防控漏洞】
3、装卸环节成防疫难点,由于冷冻海产品多是件杂货,必须由港口装卸工人下到船舱,将货物一件件搬抬到网兜,再由吊机吊下船。
是否应该停止进口“冷链食品”?
伴随着多地冷链环境中接连检测出新冠病毒,市场上关于“是否应该停止进口冷链食品”的讨论也开始甚嚣尘上。然而,“一刀切”的做法并不现实。【海关总署与有冷链食品输华109国沟通磋商】
《2020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尽管当前新冠疫情使国际交往受到了很大影响,但预计2020年进口食品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产品弥补国内供应的不足,因此绝不能把进口产品全部拒之门外。【冷链防疫还需协同作战、人物共防】
据了解,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高达90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4%,来源地达189个。从金额来看,17个品类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肉类及制品、水海产品及制品、乳品,进口额均超过100亿美元。前五大食品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前三大口岸分别是上海口岸、天津口岸、深圳口岸。【科学精准防控,完善追溯管理,确保来源可溯、去向可追】
安全小贴士:由物到人如何防范?
●从业人员日常防护建议
相比普通民众,冷链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是更容易中招的人群,如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的人员,中国疾控中心建议从业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中。【远距离货物传毒,怎么防? 】【国家卫健委编制指南 冷链食品工人必要时需佩戴护目镜和面屏】
●普通民众日常防护建议
选购时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可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进行挑选,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正确佩戴口罩。购物后及时清洗双手,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清洗加工时保持厨房和用具的卫生清洁,处理食材前要洗手。【这些事项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