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日间夜间 路边停车每15分钟“跳表”
现行的停车收费计费较复杂,有时易引起歧义。从5月1日起,我市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停车场和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将按类别进行管理,计费时间单位也相应缩小。这意味着,一些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泊位类别和计费都将有所变化。
【三大变化】简化了计费方式、划小了计费单位、统一了类别标准。
【类别标准】新标准适用于全市,将视情况适时调整,实行政府定价的停车场分三类。【三类这样划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区域这样划分】
【计费方式】不分日间和夜间时段,只设免费时段和收费时段。【缩小计费单位,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车辆短停快走,缓解停车难矛盾,也令计费更加科学合理】
【计费单位】相应调整为城市临时停车泊位15分钟,停车场为30分钟。
【免费时段】主要有两个:一是道路临时停车当天内首次停放15分钟(含);停车场当天内首次停放30分钟(含)。当天内第二次进入同一路段停车泊位或同一停车场除外;二是道路临时停车每日22:00-次日07:30(含)。 【新能源汽车有停车优惠】
专用停车场或将错时对外开放
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专有停车场,下班期间空着可惜,若能错时停放,可有效提高利用率,缓解停车难问题。
近日,市建设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国资委等5部门下发通知,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专用停车场在满足自用且不涉及安全问题的条件下,应在空闲时段向社会车辆开放。
【哪有车位】停车场管理单位应制定错时停车管理制度并在显著位置进行告示,应对共享车位进行专门标识。【华侨博物院东侧临时停车场开放 提供停车泊位数133个】
【如何收费】可以采用按时计费或按次计费,计费标准按照不同停车场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收费标准管理,并按规定上报发改部门。【原则上,错时停车收费可用于分摊停车场管理单位因停车场共享利用而产生的管理成本】
【超时停放】停车场管理单位可以对有3次以上或一次超过24小时的超时停放社会车辆,不再提供错时停车服务。
停车场像迷宫 找爱车如捞针
走在空气污浊沉闷的地下停车场,在一排排车辆中不停寻找,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车……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如今,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场越建越大,内部结构复杂,各种通道、出入口纵横交错,在为市民停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不少市民遭遇“大海捞针”的寻车痛苦,岂不是将好事办成坏事?
【原因】现代都市商业综合体停车场越建越大,与之配套的停车场通道、出入口纵横交错,却缺乏清晰的方位导引标识,人工导引服务跟不上,智能寻车设备“失灵”。【自称可寻车,却只能缴费】
【建议】增设导引标识;设置更多智能寻车设备,改善其寻车准确性;增加人工导引措施……【寻车之难并非个案】
【寻车窍门】
1.停车时不仅要拍下车位编号,最好把车位周边显眼的标志物及自己从哪个出入口进入商场都拍下来,这样按图索骥寻找爱车效率会高很多。
2.尽量靠近电梯厅、出入口等位置停车,这样一下到停车场就能看到自己的车。
3.找不到爱车千万别慌张,要先冷静下来回忆自己离开车库的路径,原路返回寻找;或者找到自己进入车库的入口,按记忆寻找,效果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