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厦门日报社启动“新闻大篷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媒体大型采访活动。作为网络媒体,厦门网结合网站特色,组建厦门网采访小分队。在为期一个多月的采访中,本网记者将以“厦门网信助力网络强国”为主线,走进企事业单位,走近网信青年,通过图文报道、专题、视频等形式,全媒体、全方位宣传厦门网信力量,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客猫
凝聚青年共识 汇聚前进力量
在清新明亮的办公场所,活力四射的互联网青年围在一起,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讨论如何奉献青春力量,为厦门网信事业增光添彩。厦门网小分队首站来到了创客猫,感受这个互联网创业团队的学习热情。
互联网青年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为此次学习活动的发起人,创客猫负责人卢捷跟着视频画面念了起来:“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念到这里,卢捷感触良多,“我们作为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正是赶上了政策的风口,才得以在行业沉淀下来。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我们互联网公司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厦门创客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服务创业青年,创立了新媒体平台“创客猫”、会展会议直播平台“云现场”,在创投圈颇具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创客猫还成立了厦门首个青年创客联合党支部团支部――创客猫联合党支部、团支部,聚拢互联网领域的创业青年,带领互联网青年不忘初心跟党走。
“平时我们会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党团建活动,与众多互联网企业分享党建经验。”卢捷介绍说,围绕“青春心向党”等主题,创客猫打造了厦门青创论坛等独具特色的互联网党团建品牌,并利用“云现场”技术优势,将党建活动搬到线上,让更多党员和青年创业者通过互联网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近段时间以来,创客猫联合党支部、团支部积极组织互联网青年,通过沙龙互动、头脑风暴等活动的开展,让大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互联网青年们也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创业的强大动力。
本网记者采访创客猫负责人卢捷,了解企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
卢捷表示,作为一名互联网企业的青年代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积极传播厦门好声音,讲好厦门故事,以互联网企业之力,助推厦门网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十点读书
汇聚正能量 创作好内容
循着厦门市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脉动,厦门网小分队来到十点读书。采访当日,创始人兼CEO林少正召集内容创作团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交流如何创作出更多高质量、更符合读者需求的作品。
十点读书内容创作团队阅读党的二十大原文读本。
现场,大家人手一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读本,聚精会神地学习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林少打开话匣子说:“我们作为文化生活自媒体平台,更要主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规范内容创作和审核机制,把好内容关、守好质量关,构建良好、文明、清朗的网络生态。”
十点读书是以读书为入口的文化生活自媒体平台,目前在全网已拥有近8000万用户。深夜十点,陪你读书,几乎成了所有读者对十点的深刻记忆。每晚十点,十点读书会定期推送高质量、带有温暖和力量的图文和音视频作品,从2012年起,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头部自媒体。此外,十点读书还积极布局短视频直播、内容兴趣电商、广告营销以及线下十点书店,也均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获悉,近期十点读书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十大报告浅读与分享》为题,在公司内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分享会,还在线上集中观看《二十大代表风采录》、线下共读共学党的二十大报告,先后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讨学习活动,同时与厦门市委网信办创新开展“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朗读慢直播,吸引了近3万人在线观看。
“营造文明网络生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是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林少看来,优质文化内容的持续输出,是十点读书取得发展的内生动力。十点读书也用党建带动企业发展,凝聚社会正能量,传递厦门好声音,创作出更多好作品,争做互联网文化内容行业的代表性企业。
本网记者采访十点读书负责人林少,了解企业近期如何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十点读书还是厦门市自媒体协会的会长单位,林少正是该协会的会长。多年来,厦门市自媒体协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我市自媒体进一步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采访中,林少还表示,厦门市自媒体协会将带领我市自媒体从业人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网信法律法规,增强自媒体从业人员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促进我市自媒体产业健康发展,为助力网络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网记者 沈伟彬)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