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文/图 沈伟彬)暮春时节,厦门市集美区宁海路滩涂上出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绵延数公里的翠绿色藻类如地毯般铺展,随潮汐律动,形成了壮阔的“海上草原”。这一奇观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同时也引发了公众的诸多疑问:这些神秘绿毯究竟是什么?为何此时集中爆发?滩涂游玩是否存在风险?厦门网对此展开调查。
在滩涂现场,厦门网看到深浅不一的绿色藻体随波起伏,几位摄影爱好者正忙着架设设备,试图捕捉这转瞬即逝的美景。摄影爱好者陈先生展示了他刚拍摄的作品,画面中的“海上草原”宛如一幅精美的油画。然而,也有游客注意到藻类堆积处散发的淡淡腥味,担忧这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顾海峰研究员为公众解开了谜团:“市民观察到的正是浒苔,这是一种大型绿藻。每年11月随水温下降开始生长,至次年5月气温回升后自然消亡。”他介绍道,浒苔的生活史极其复杂,是一种同型世代交替的植物,其单倍体和二倍体阶段形状相同,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力。单株藻体可延伸至数十厘米,当遭遇气温骤升时,会发生群体性衰败,此时不仅产生异味,还会形成泡沫状漂浮物。
“闽南人对浒苔并不陌生,它可是传统春卷的重要辅料之一。”顾海峰笑着说,浒苔不仅没有毒,还是一种可食用的藻类。厦门网走访市场发现,多家干货店确实将浒苔与紫菜并列摆放。“清明前后是浒苔采收季,晒干后能保存海藻特有的鲜味。”八市一家干货店老板说。
然而,虽然浒苔无毒且可食用,但游客在滩涂上游玩是否安全呢?厦门网实地体验发现,看似坚实的藻类覆盖层下,踩踏后立即渗出黑色淤泥,行走时极易失去平衡。顾海峰特别提醒:“浒苔表面湿滑,叠加滩涂复杂地形,跌落受伤风险极高。此外,衰败期的浒苔堆容易滋生微生物,直接接触可能引发皮肤过敏。”
厦门网留意到,多处滩涂入口都设置了醒目的警示牌,上面写着“警示:水深危险 禁止下海游泳”。但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游客走上滩涂拍照打卡。
对此,杏林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后续将采取更多措施加强引导和管理,确保市民游客的安全。同时,也再次提醒市民游客:“海边滩涂地形复杂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切勿擅自下去游玩,以免发生意外。”希望广大市民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