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阅读之光 厦门市图书馆打造无障碍阅读服务体系
2025-05-17 18:28 来源:厦门网

  厦门网讯(文/图 连芊)轻触按钮,电子阅读器发出柔和语音,一个个故事在耳边娓娓道来;盲文书页在指尖翻动,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在厦门市图书馆,这样的画面不时上演,温暖而动人。

  作为福建首个“视障人士阅读服务基地”,厦门市图书馆多年来持续优化无障碍阅读服务体系,探索让视障读者“进得来、找得到、读得好”的全流程服务模式。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市图书馆,了解该馆如何用科技补足感知的缺口,用人文填满心灵的空白,让“看不见”不再成为“读不到”。

  硬件设备齐全 让阅读不再遥不可及 

  5月16日,在市图书馆集美新城馆区,五十多位视障读者坐在大荧幕前,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沉浸于一场特别的观影体验中。虽然看不到屏幕,但声音的描绘在他们心中构筑起立体画面,许多人表情专注,安静沉浸于精彩的故事之中。

  这是厦门市图书馆从2016年开始的“让我,做你的眼”无障碍观影项目的一个延续,也是该馆持续拓展阅读外延、构建多元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图书馆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新设立专门的视障电子阅览专区,配备电子助视器、智能阅读器、盲文刻印机、听书机等近千台辅助阅读设备。

  视障文献专区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市图书馆累计收录盲文书、大字书、无障碍有声读物等特种文献逾11000件,资源类型丰富,覆盖各年龄层及不同阅读需求。厦门市图书馆流通服务部主任秦素娥表示,去年,馆内引进了智能阅读机后,受到了不少视障读者的喜爱。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视障读者可以自己进行阅读操作,靠着耳朵“读书”,解锁另一个世界。

  盲文书籍种类丰富

  丰富的图书资源,也让视障读者感觉离阅读更近了。酷爱金庸小说的陈先生,常常致电图书馆预约借书,他阅读速度极快,几乎读遍了馆内的盲文版《射雕英雄传》等作品;热爱潮流文化的李女士,经常通过“送书上门”服务借阅当下的热门书籍,足不出户享受阅读之乐。

  视障人士专座

  事实上,真正的无障碍,不只是设备到位,更是服务到人。秦素娥回忆,视障读者长宝第一次来到图书馆,是陪表妹借书,当时他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视障阅读区。很快,他被这里丰富的盲文藏书所吸引,便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多年后,他还翻译《格林童话》盲文书,并捐赠给图书馆,希望更多人能从阅读中受益。他的故事被拍摄成短片《长宝的夏天》,感动了许多人。

  服务形式多样 让每一位视障读者都被看见 

  “设备是基础,有温度的服务才是根本。针对视障读者,我们会采取一对一的服务,帮助他们实现‘阅读零障碍’。”秦素娥说。为让服务真正走进视障读者心里,图书馆不断探索“有形设施”向“有感服务”的延伸,构建起立体、多元的支持体系。

  智能化设备让视障读者能畅享阅读之乐。市图书馆供图

  此前,市图书馆采购了一批明盲对照图书,这对于视障读者小萍(化名)而言,可谓是“及时雨”。通过阅读明盲对照图书,她可以与小女儿一起共读绘本,共享温馨的亲子阅读时光。不仅如此,市图书馆还帮她解决了无法辅导大儿子功课的难题,馆内工作人员组织志愿者为孩子辅导功课,解决了她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难。

  据了解,早在2017年,市图书馆推出“爱心帮学”项目,通过招募专业志愿者,为视障家庭子女提供一对一课业辅导和阅读指导,有效解决视障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难。这项服务如今已成为市图书馆的一项品牌服务。此外,为了让盲人父母也能陪孩子读绘本,图书馆拟定了《厦门市图书馆绘本图书盲文版文本改编标准》,组织专业志愿者将绘本内容转译为盲文文本并刻印成书,真正实现“爱与阅读同行”。

  事实上,视障读者的阅读偏好同样丰富,他们需要的不是“特别”,而是“平等”。为了满足他们的多元需求,图书馆利用馆内创客空间打造“让世界听见我的色彩”系列活动,鼓励视障朋友录制朗读、音乐、访谈等原创音频,通过公众号与平台播出,让他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被社会看见。

  秦素娥表示,接下来,图书馆还将扩充盲文、大字、有声及数字资源种类,推进AI辅助阅读技术应用,为视障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同时,进一步壮大专业志愿者队伍,增强社会化连接与服务,让阅读真正照亮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