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岁末年初,世界柚乡平和县蜜柚收成已接近尾声。
人逢喜事精神爽,霞寨镇黄庄村柚农黄林华盘点了一年来的收成,打开话匣子:“花山溪治理后,蜜柚品质大大提升,去年为近10年来价格最好的一年。”
蜜柚市场强劲复苏,功莫大于花山溪的生态修复治理。去年10月中旬以来,花山溪水质52个监测点一直保持100%达标,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与此同时,生态的溢出效应,让几十万像黄林华一样的柚农真真切切尝到了甜头。近日,记者来到平和县基层一线蹲点,探访花山溪之变。
柚都的发展困境
——粗放型发展模式,生态难以承受之重
花山溪是九龙江西溪主要支流之一,主干流河长79.6公里,河流纵横交错,是平和最重要的水系。
“平和琯溪蜜柚久负盛名,从21世纪初全县开始大量种植,因劳动力需求低、效益高,成为老百姓名副其实的致富果。目前,上下游产业链产值达百亿元以上,是县里的支柱产业。”平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蔡荣生说。
因柚而兴,“要致富多种柚”的观念蔚然成风,家家户户挖空心思追求数量,种植面积逼近70万亩,95%的农户从事涉柚产业。但是,好景不长,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带来了花山溪生态之伤。
“一味追求数量,柚农竞相加大化肥等施用量,造成花山溪流域生态创伤,危及县城8万人的饮用水安全,被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列为饮用水水源地风险突出问题,限期整改。此外,近年来蜜柚市场行情低迷,价格低至几毛钱,曾经的致富果风光不再。”蔡荣生说。
痛定思痛,这种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老路必然走不远。从2019年开始,花山溪治理拉开了帷幕。不过,治理沉疴痼疾,并非易事。
治水,先得治土,治土必须先治林,从根本上推行绿色种植理念,事关全县几十万群众的饭碗,而且花山溪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水环境治理、农资市场监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方方面面,时间紧任务重。
难点就是突破点。“直面问题不回避,迎难而上,省市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倾力支持,市委主要领导曾十多次到现场督导整改,对症下药。我们逐步理清思路,采用‘6+8+N’的综合整治工作体系,即6项治理措施狠治标、8项管控措施严治本、N项推进措施促落实,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互促的新路子。”综合协调工作组副组长黄镇城说。
县里组建了“一个领导小组、两个攻坚指挥部、6个工作专班”的指挥架构,调兵遣将,尽锐出战。“光是专题整治会议就开了12次,每周一调度一通报,每月一总结,每季一分析,工作专班囊括16个乡镇,县里7个县直核心部门参与,督查工作组全过程督导,追责问责60人次,可谓是举全县之力治理花山溪。”黄镇城对此深有感触。
去年3月,花山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百日攻坚”行动吹响号角,并且立下军令状:年底前基本消除花山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
霞寨镇的试验
——以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推行立体治理模式
花山溪,病根在岸上。经过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调查认定,水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种植蜜柚施用的化肥。
治水,不能只盯住水环境。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去年4月,霞寨镇在全县率先尝试‘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的综合立体治理模式。”霞寨镇党委组织委员黄志聪说。
霞寨镇既是花山溪源头,又是种柚大镇,是此次治理的重中之重。
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实践,3000多亩的中润果园小流域已经成为远近知名的治理样板——山顶160多亩果园退果还林,种上了泡桐等阔叶树,防止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果园不再是黑压压的一片,变得疏朗通透。
“山腰系带”,即生态果园的建设,重点是改变柚农长期形成的过量施肥习惯,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64岁的黄庄村柚农黄林华跟柚子打了20多年交道。这些年来,每棵蜜柚树化肥施用量一般为5公斤,大家习以为常。去年4月,乍一听到“化肥减量”倡议后,有机肥逐步替代化肥,黄林华在心里嘀咕:“减这么多肥,蜜柚不会减产吗?”
老黄的心结,也是大部分柚农的顾虑:化肥减量,会不会减产;换成有机肥,效果好不好?
心病还要心药医,一群从省城来的科技专家高位嫁接,解开了柚农的心结。“这些专家带来许多新知识,纠正了我们原来的错误认识。”老黄并不讳言。
老黄口中的专家,正是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吴良泉和他的团队。2019年6月,福建平和蜜柚科技小院授牌,吴良泉担任科技小院责任专家,50多名福建农林大学师生常驻一线,为山乡送来科技及时雨。
扎根平和,吴良泉一直有个梦想:要让蜜柚成为一个“既绿色又挣钱”的产业。甫一开始,他和团队跋山涉水,提取了平和3000多份土壤样本,研究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类似和产量相当的情况下,平和蜜柚用肥量是国际上柑橘优势产区的6倍。
“这和柚农施肥习惯有关,柚农长期以来在‘滴水线附近’位置施肥,但蜜柚用于吸收养分的须根主要分布在距离柚树主干20至80厘米处,效果不好,只能靠增量来弥补。”吴良泉说,他曾在28个示范田做过蜜柚减肥试验,农户平均减少55%以上的氮磷钾肥投入,但是减肥不减产,每公顷产量提高5.5吨,每公顷利润平均增加2.9万元。
一减一增,两相对比,黄庄村炸开了锅,老黄也怦然心动。“吴教授示范田已有5000余亩,700多农户受益。效果有目共睹,打消了大家的疑虑。”老黄说,去年将每棵树5公斤施肥量减到2公斤,尝试有机肥后,蜜柚品质更好、甜度更高,每公斤价格比往年高出0.5元,增收了5万多元。
更让老黄吃惊的是,生态果园不但不要除草,反而要种上三叶草、竹节草等,一来防止水土流失,二来覆草可翻埋作有机肥。目前,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教授还为蜜柚专门研制了“土壤改良套餐”——蜜柚改土专用有机肥+冬种油菜+禁用除草剂,冬季柚农在柚树下套种油菜,用以压青还田做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至于‘山脚穿鞋’,就是改善水环境,因境内许多河床陡,河水暴涨暴落,过滤效果不好,现在我们重点锁定小支流、小沟渠等毛细血管,20段生态滤床逐级而下,从此前单一的治理手段,改成生物吸附、物理过滤、植物吸收综合治理,将生态滤床升级到3.0版本,同时辅以5个拦截坝,采用添加‘改性活性炭+生态沸石’技术,起到层层过滤、吸附污染物的作用。”黄志聪说,对于重点区域“层层加码”,全镇流域200米范围内9.3万亩果园全部实施土壤酸化治理,用土壤改良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1730亩重点区域退果还耕还粮,减少污染物直流入河。
目前,霞寨的治理模式已在全县推广,花山溪饮用水源上游5个重点乡镇重点区域建设17.2万亩生态果园,这些乡镇平均每株蜜柚树化肥施用量1.94斤,同比减少30%以上。
山格镇的转型
——治标还要治本,调整单一产业结构迫在眉睫
在平和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中,蜜柚上下游产业产值达百亿元,超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三分之一强。因其“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转型升级步履蹒跚,这也是该县一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
地处花山溪与高际溪(花山溪支流)交汇处的山格镇,蜜柚产业占农业总产值近八成,一枝独秀。因其地理位置独特,属于生态敏感区域,倒逼其在转型升级中必须快人一步。
“趁着此次花山溪治理契机,我们下定决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筐里,这也是根治花山溪问题的长远之策。”山格镇党委书记黄建鑫说。
不种柚子,未来路怎么走?
这道题摆在了新陂村村民吴国平面前,家里的1亩多果园邻近高际溪,属于生态缓冲区,需要退果还耕。他没有多想,重操旧业种蔬菜。“原来高际溪溪水清澈见底,后来溪水曾一度变红,大家都明白这样种柚子不可行,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情不能干。”老吴心里亮堂得很。
“我们大量种蜜柚就是这20多年的事情,再往前大家一直跟蔬菜打交道,转型没有啥大问题。只是蔬菜需要劳动力,家里只有我和老伴两个劳动力,对付1亩多地还凑合。”老吴心里有本明白账,两季蔬菜,一季粮食,亩均收入比柚子高出两万元。
不过,他的邻居吴天德转型就遇到麻烦,果园面积13亩,吴家同样只有两个劳动力,力不从心,对于转型心里多少有点抵触。村里超过两成家庭情况跟吴家相同。
显然,跟中国许多农村一样,劳动力不足已经成了农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阻碍,一亩三分地的小农生产方式已经落伍,必须构建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才能让村民安心转型。
村里想出了一个土办法,由村委会先将土地流转过来,后端再对接平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导入科技、资金等资源要素,将家庭种田模式变成了公司种田模式,既解了吴家的燃眉之急,同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又顺理成章。最终,吴天德一家安心将13亩土地交给村里。“在公司就能上班挣钱,还可入股分红,不用干重体力活,每月能挣3000多元。”
现在,2200亩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示范片正在新陂村兴起,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正铺展开来,不仅采取“稻菜轮种”的科学种田模式,还引进了“稻田蛙养殖”生态绿色种植养殖模式,产品销路不愁,主要销往“琯溪有点田”小程序平台和单位食堂,吸引了1000多人返乡创业。
而且,从后端导入有实力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后,重塑全链条,一二三产融合变成了现实。昔日废弃的水塘和管理房,摇身变成了集经营餐饮、垂钓、旅游、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农庄。“最近,海峡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来到新陂村举办。台青们到田间体验农事劳动,动手DIY椿臼面、芦溪咸饭等平和特色美食。我们将以田为媒,发展游客现场采摘、农耕文化体验、农事研学教育实践等项目,打响‘琯溪有点田’品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文旅及农庄运营负责人曾炳斌说。
新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锦和介绍,进军蔬菜和粮食行业后,村民更加注重绿色种植、生态种植理念,现在生态逐渐转好,昔日白鹭翻飞、鱼翔浅底的田园美景重新出现,为村里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
“更为重要的是,2200亩田意味着增加110万公斤粮食,保障了粮食安全。”对于山格镇的转型,黄建鑫有更多的期待。
山格镇的转型并非个例,芦溪镇稻蛙米喜获国家级金奖,霞寨镇七彩稻田成为网红打卡点,国强乡红色旅游兴起……去年8月,平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入选全国创建名单,是漳州唯一入选县域,以琯溪蜜柚、白芽奇兰和有机蔬菜为主导的产业布局,预示着其转型升级的脚步一刻不停歇。
岁聿云暮,冬阳和煦。县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股负责人陈锦超与同事兵分三路,前往全县52个地表水监测点进行水质采样,并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分析,结果很快出炉。“最新一期的水质监测报告显示,全县52个监测点均稳稳保持达标。这是2022年最好的‘收官礼’。”陈锦超说,在他身后,花山溪静静流淌,母亲河“沿途风景如画、满具诗意”的身影正逐步回归。(赵锦飞 赵文娟 苏益纯 罗龙海)
责任编辑: 吴郁莹,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