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行走的“国风音乐课”
2024-06-11 09:45 来源:福建日报

  端午假期中,福州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端午国风音乐会,歌唱家龚琳娜领衔演出——

  一堂行走的“国风音乐课”

  龚琳娜与“小水滴”合唱团一同放歌。

  龚琳娜纵情放歌。

  现场听众情绪高涨。

  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 陈黎慰/文 林熙/图)“福州的朋友,你好,我是龚琳娜!”

  8日晚,当身着一袭国风长裙的著名歌唱家龚琳娜用福州话向台下观众问好,“行走的声音——龚琳娜国风音乐会”沸腾了!有人欢呼,有人鼓掌,有人热泪盈眶……一堂由现场近千人共同参与的“国风音乐课”自此“开讲”。

  台上,龚琳娜携手由二胡、古筝、打击乐器、扬琴、大提琴、笙等组成的中西合璧的乐队,纵情放歌;台下,观众畅享国风文化盛宴,在方寸之间见天地。

  “风”,从民间大地来

  这堂“国风音乐课”,用的是名叫“民歌集锦”的“教材”。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还唱民歌,会不会有人爱听?会不会过时?……”龚琳娜话音未落,“爱听——”观众便已高声作答。

  相比于“民歌”,“国风”时下被认为是一个很潮的词,通常定义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则被统称为“国风音乐”。

  然而,“国风”还有另一重更古老的身份,即《诗经》“风”“雅”“颂”之中的“风”。

  “《诗经》里的‘风’,就是民歌。”龚琳娜说,“这场音乐会上我不仅唱全国各地的民歌,还唱五首《诗经》里的歌曲,比如《木瓜》《蒹葭》等。中国音乐尤其是国风音乐,它的‘根’在于民间的声音,我想把它们唱出来,并且现场教所有人一起体验不同的民歌演唱风格,向大家介绍不同地方的国风歌曲。”

  作为国内知名的民族音乐歌唱家,龚琳娜这些年走过云贵、陕甘、闽南……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她四处采风,从百花齐放的中国民歌中汲取养分,也从古诗词、戏曲里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探索国乐新编与演唱技巧的无限可能,不断拓宽“中国好声音”的定义,用音乐表达“中国风”。

  在福州,龚琳娜拿出了许多全新创作的曲目。其中,民歌部分结合了她多年采风所得,不乏《茉莉花》《丢丢铜》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经作曲家老锣重新编配,又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堪称“民歌集锦”。这些熟悉而新潮的旋律一出,台下观众也跟着哼唱,脚踏节奏,摇曳身体,完全沉浸在国风之中。

  方言,“言”不绝于耳

  这场“国风音乐课”,力图用中国各地的方言来“教学”。

  “不同的民歌有不同的风格,而风格多半源自方言。将近20年前,我来福州演出,除了演唱《五月来看花》,还专门到漳浦跟着芗剧团学了一首名叫‘丢丢铛’的歌。现在,这首用闽南话演唱的《丢丢铜》送给大家。”龚琳娜说完,旋即开嗓,瞬间将大家带去了闽南。

  “音乐是跨越时空的语言。虽然听不太懂各地的方言,但不影响我享受民歌的过程。南腔北调经过艺术加工,各有各的味道,这其实就已经很打动人。”福州观众李女士说。

  舞台上,龚琳娜自由地切换着方言,从福建到山西,从山东到广东。她在“教学”山西话时,不仅通过发声,还通过表情神态、肢体动作,将山西话“亲纥蛋”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演绎得惟妙惟肖。她独特的“教学”方式以及千变万化的声音,让观众即使不懂方言,也能在音乐会这个有限的空间内体验到各地的文化韵味。

  “崇明岛方言,我学了三年,实在太难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龚琳娜笑着回答,语气里却始终透着一股韧劲。她认为,方言的加入,对民歌极为重要,因为它让声音变得更多元。

  “方言,犹如各地民歌的DNA。我认为,只有学会用各地方言演唱各地民歌,才能唱出歌里的真正味道,才能让民歌真正绽放在‘国风音乐’这座大花园里。”她说。

  童声,“声”成水滴汇成海

  这场“国风音乐课”,还强调“从小培养”的理念。

  除了与观众朋友一起唱,龚琳娜每到一座城市,都会邀请当地的童声合唱团一同演唱。

  她说,孩子们要学会唱自己的歌,比如,《诗经》怎么唱?童谣怎么唱?古诗词怎么唱?“唱自己的歌,就能被认可、被关注,孩子的自信心会得到滋养,对中国风格音乐的热爱就会更坚定。”

  与龚琳娜同台的,是福州市温泉小学“小水滴”合唱团。这个合唱团成立于2016年,成员来自该校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在市、区级合唱活动中屡获佳绩。为了出色完成本场表演,“小水滴”一个月前就开始积极排练。他们抓紧一切课余时间,比如上午上课前以及课间十分钟。

  “排练过程不仅让孩子们提高了唱歌的技能,还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使‘中国风格’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合唱团一名成员的家长说。

  在音乐会上,龚琳娜和“小水滴”共同演绎了两首风格迥异的曲目——轻快活泼的《木瓜》和激昂有力的《梦想号子》。尤其在唱《梦想号子》时,台上台下男女老少共同参与,一时间产生了“声成水滴汇成海”的排场,十分热闹和壮观。

  “从儿童扩展到全龄,这种对民歌的创新演绎,使每个人心中都生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这一点,从台上孩子们的脸上都能看出来。”观众王女士说。

  曲终人不散。龚琳娜说,“国风音乐课”将继续以行走的方式走遍山川大河。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