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的高铁宠物托运服务,铁路12306同步推出“宠物托运”功能。
该消息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些宠物主人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项人性化的举措,可以让宠物陪伴主人一起出行;但也有不少人持疑,理由是人宠分开无法保障宠物安全、破坏公共环境卫生、挤占公共资源等。
高铁推出“宠物托运”,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增项,而是一个涉及公共安全、乘客体验和动物福利的社会公共服务议题。高铁作为大众交通工具,首要任务应该是确保乘客的安全与舒适。因此,“宠物托运”必须建立在“让乘客安心、放心、舒心”的基础之上。
安全始终是不可逾越的红线。针对“人宠分开能否保障安全”的质疑,铁路部门建立的“三重防护体系”值得关注:在准入环节,要求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疫苗接种记录,从源头排除病宠运输风险;在运输环节,采用符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标准的专用箱,箱门配备双重电子锁,运输全程 GPS 定位,实时监控位置信息;在应急环节,每节车厢配备宠物逃逸应急处置包,内含镇静剂喷雾、防抓手套等专业设备,列车员均经过动物行为学基础培训。
此外,旅途中,铁路部门会安排专人看护宠物,通过宠物运输箱的监测系统观察宠物状态,定时巡视检查,视情况给宠物添加饮用水。这些措施,本质上是将宠物运输纳入铁路安全管理体系,用制度化手段消解宠物主人的忧虑。
面对“宠物托运是否会挤占公共资源”的担忧,铁路部门的应对措施也体现了服务智慧:“宠物托运”使用的是“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的服务模式,既保障了宠物的安全与舒适,又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其他旅客的影响。
为降低宠物托运对公共环境的影响,一些细节设计也体现了服务的温度——独立快运柜配备新风系统,每小时换气 15 次,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去除异味;运输前后对存放区域进行紫外线消毒,消毒记录可通过12306 App向同车厢旅客公开;工作人员每两小时检查宠物排泄物情况,发现污染立即更换垫材。这些措施,将可能出现的卫生风险置于可控范围,更通过服务透明化,消除旅客的后顾之忧。
高铁宠物托运的试点,是一次“有温度”的尝试。当我们讨论宠物能否坐高铁时,本质上是在探讨如何构建更温馨的公共空间——既包容多元需求,又坚守安全底线;既彰显技术进步,又饱含人文关怀。只有让每位乘客都能在出行中感受到安心、放心、舒心,这项充满善意的政策才能真正行稳致远,成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
文/陈玉琴
责任编辑: 连芊,赖旭华,叶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