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我国迎来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厦门市,以其创新性的普法实践成为全国典范。五年来,厦门将民法典从文本转化为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精准普法、多元互动与营商环境优化,展现了法治建设的“厦门智慧”。
厦门的做法有何不同?最显著的特征,是“将法典写进生活”。厦门的民法典宣传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法律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在2025年的“民法典宣传月”中,市司法局将举办线上“普法咖啡节”等与群众互动有关的活动,通过“趣味普法”模式吸引大量市民参与,扩大民法典宣传的影响力。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将在厦门信息学校设立校内法律援助工作站、“蒲公英”普法工作室,让民法典的宣传触达基层。
厦门还将普法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打造“法治+经济”的共赢格局。2024年,海丝法务税务普法服务中心在软件园三期揭牌,为企业提供跨境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预计年服务企业超500家。该中心的成立,是厦门提升数字经济与涉外法务领域服务层级的有效举措。此外,厦门还通过授牌成立蒲公英“益企”法治工作室,为企业定制法律风险防控方案;推出《民法典说税》系列视频,进一步发挥普法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作用。
厦门的实践证明: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与社会需求的同频共振。五年来,厦门不仅让法律“活”了起来,更让法治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展望未来,这座高素质高颜值之城,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书写法治中国建设的“厦门篇章”,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文/黄昱霖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连芊,赖旭华,叶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