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堡那棵老龙眼树
2022-04-29 11:36 来源:海峡博客

  原文标题:《蔡家堡那棵老龙眼树

  当岁月的帷幕徐徐拉开……虽然我在人生的舞台上,已经表演了许多年啦,许多年啦。但是,还是难忘蔡家堡那棵老龙眼树的情愫---真情实感!那是少壮时的故事:

  老龙眼树在哪里?很多旅客,每当来到漳州市平和县山格镇蔡家堡(隆庆村)乡村旅游时,他们总会到“君临小院”---汉服体验馆观光。为“君临小院”那鲜明的文化元素点赞!为汉服的惊艳魅力称赞!这“君临小院”,是明清年代的古屋,其状如“县老爷的帽子”,具有研究古民居的价值。而这座古民居(门牌隆庆村城外111号)——“君临小院”是我家的祖房。当年我的父母,兄弟姐妹们都生活在这里。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迁居,才住在新建的房子。

  在我家祖房(君临小院)的后面,约10余米处,是一条花山溪支流的溪河。这条溪河是从解放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蔡家堡(隆庆村)城内和城外的村民,每天洗衣、洗菜、挑水做饭的地方;也是夏季,村民下水游泳的溪河。这个地方,当地村民俗称“新溪坎码头”。

  我至今还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从漳州下游来的许多大木船,常到蔡家堡“新溪坎码头”运输粮食。我曾经在许多回忆蔡家堡花山溪河流的文章中提到:当年奶奶叫我拿扫把,到“新溪坎码头”去扫拾一些堆放在码头因麻袋漏出的谷子……说的就是那时的情形。所以,当年“新溪坎码头”,是一个很热闹,喧哗的地方。而在“新溪坎码头”那里,有一棵老龙眼树,在老龙眼树下,有一串一串的故事。

  老龙眼树的树龄及主人。那年,我从单位探亲回家,发现少壮时那棵老龙眼树不在了,但在原地新种栽了一棵龙眼树。我记忆中的那棵老龙眼树,树头的围径约1.5米,树高7---10米,树型如雨伞;朝南方向“大屏山”,即“溪仔底”田野那边,树叶茂密,所结的龙眼果较多,果子很有肉,且甘甜。但树龄多少?我不知道,也许有百年吧。

  树主人与我家是“亲人”关系。即同祭拜一个家祠,当地人叫同“公厅”,意思是同一个爷爷,或爷爷的爷爷是同一个爷爷等。这“亲人”关系,按农村习俗,要互相走访,如宰杀大猪时,互送一碗热沸沸的猪肉。还有,收获稀少的食物,如龙眼等,也会赠送;若家有喜事,那就更要互贺!其他事,我就不便说了,也一样要帮忙!

  老龙眼树旁边的路灯。这棵老龙眼树的旁边有一根约20米高的“木电杆”,电杆顶端安装了路灯。这个路灯从我年幼时就有,在上世纪六十年时,这儿就已经安装了路灯。因为蔡家堡(隆庆村)在解放前就有电灯照明,是当时少见的农村电灯照明的村庄!就如现在的村路,是平和县少有的村路铺上柏油一样!

  因为这棵老龙眼树,在热闹喧哗的“新溪坎码头”旁边,而且夜晚又有路灯照明,所以在老龙眼树下,就成为村民休闲、纳凉、拉家常、讲故事的地方。我知道的一些蔡家堡的故事,很多是从这里听闻的,现在回忆起来,显得是那样地妙趣横生啊!

  老龙眼树下的打铁店。在老龙眼树下,有一家打铁店,开了很久。他们是外地来的人,人员住在原第十二生产队的队址房间,距老龙眼树约20多米。打铁师傅手艺上乘,所打造的农具耐用,还有锄头以及家用的各种刀,十分锋利!这家打铁店的商号叫“三才”。这位师傅,村民亲切地称呼他“流鼻涕仔”,而他的真实姓名,我不知道。但听说他的后人,现在山格镇农贸菜市场里,经营一家很有名的铁器店,生意不错。店上有卖菜刀、锄头等铁器,应是祖传的手艺,村民信得过产品。

  我少年时,常来到老龙眼树下,看这位师傅和徒弟打铁。原本坚硬的铁板铁条等,经打铁师傅把它烧红后,那重锤敲打下去,红红的铁板铁条“红色铁花四溅”!这时师徒俩汗流夹背;那“康墙…康墙…康墙”的打铁声,时重时轻;师徒俩,锤起锤落,配合协调。一会儿,坚硬的铁板铁条,变成菜刀、锄头等模样。

  在打铁架旁边,还有一个小水池,水池里有木炭和黄泥巴。师傅常把已成型的菜刀、锄头……夹到水池里“沾水”。只听到“吱吱……”声响,水池边冒烟着。但这“沾水”,是绝妙的技术活,铁器是否耐用,刀具等是否锋利,功夫在于神奇的“沾水”,即书上说的叫“锻造”!

  这些情形,对我后来走向社会,到异地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和帮助。我也曾到过三明钢铁厂等地参观,对于那描写工人阶级豪迈之情的“钢花怒放”,还有“打铁还应自身强”的俗语等,有着深刻的体会。

  蔡家堡那棵老龙眼树,回想起来有一种心境。也许生命是一场旅行,一路上,我们会听见花开的声音,会看见花绽的容颜。如果我们能时时拥有快乐的心情,拥有从容淡定的心境,一路经历着、感悟着、懂得着、感恩着,我们的生命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哪怕年老了,在喧嚣中能觅得一份宁静、在风雨中能觅得一份坦然,在静谧中能觅得一份幽逸。

  难忘老龙眼树下,笑谈风云、坐看云起……

  (文/蔡汉以)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叶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