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门教育
2025-05-12 09:25 来源:厦门网

  ●黄伟伟

  “开门教育”既是整治不正之风的破题之钥,也是新时代坚持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群众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监督者和阅卷人。扎实开展学习教育,不论是查摆问题还是集中整治,都不能关着门自说自话,必须敞开大门请群众参与、监督和评判,才能发现作风上的不足、工作中的短板,思之改之补之,通过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学习教育的效果。

  坚持开门教育,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群众“金点子”是改进工作的“金钥匙”。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期,边区政府就鼓励群众“有啥说啥”,根据群众建议推行精兵简政,进一步巩固了党群关系,推动了事业发展。党员干部要赓续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也不断更新“数智”方法,持续拓展听取意见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把群众的想法和建议收集上来,为精准发现问题、拿出解决实招夯实基础。

  坚持开门教育,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里出了问题、整改情况如何,市民百姓再清楚不过。将群众监督贯穿于作风建设全过程,既能精准对接百姓需求,也能推动解决各类问题。面对作风建设中的顽瘴痼疾,要更加畅通监督渠道,借助问卷调查、意见信箱、热线电话等方式方法,让群众“火眼金睛”无处不在,增强整改落实的针对性和公信力,让群众看得到变化、感受到诚意,将作风建设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开门教育,要主动接受群众评判。人心自有一杆秤。学习教育开展得好不好,要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标准。打开门、走出去、请进来,综合运用现场开会、入户访谈、随机抽查等多种形式,虚心听取评价,积极回应关切,用群众获得感来检验学习教育效果。对整改落实情况,不能光是“我觉得”,要把群众当成整改的镜子、评判的尺子,对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按照“两化三单”工作法,一一落实到位,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叶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