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看台 | 骗字当头
2024-06-10 08:04 来源:福建日报

  上周,“骗”字成为岛内关键词。民进党当局一连串骗术在岛内引发民怨,遭民众炮轰“坑蒙拐骗”“无骗不欢”。

  第一骗,民进党“打诈”却“愈打愈诈”,如今诈骗案在岛内加速泛滥,民众深受其害,绿营被质疑是诈骗集团的帮凶。上周,台当局“警政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岛内诈欺案件发生数共计37823件,较上年增加8314件,同比增长28.17%。其中,以投资诈骗案最猖獗,较上年攀升5233件,同比增长80%。另一项来自台金融监管机构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4月至今年5月底,台湾社交网络平台累计通报诈骗案40400件,创下新高。

  事实胜于雄辩,民进党当局天天喊“打诈”,不过是作秀而已。民进党自从2016年上台以来,“打诈”口号喊得震天响,投入数十亿元新台币,甚至组建专门的“打诈”机构。然而,由于民进党跟“黑金”勾连甚广,相关部门纷纷推诿塞责,甚至有绿营高官包庇诈骗犯,导致“打诈”成效甚微,诈骗案不降反升。

  对此,岛内网友纷纷怒批民进党当局是“最大的诈骗集团”“骗字当头,公义何在”“‘打诈’台湾队原来是诈骗台湾队”“绿的吃饱,骗子不倒”……还有一些民众发起“全民来打假”行动,号召大家揭露当局“讲干话(大话、谎话)”“假打假、真谋财”的罪状。岛内分析人士指出,诈骗集团有恃无恐,民进党当局却无所作为,对成千上万被害人的苦痛无动于衷,简直就是诈骗集团的共犯和帮凶。

  有台媒评论指出,民进党当局不思为民众谋福祉,只想捞选票,形同“政治诈骗集团”,想靠这样的当局消灭诈骗,无异于缘木求鱼。如今的“打假者”反被打假,民进党当局成了众矢之的,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骗,打着所谓“民主”的幌子欺骗选民,明面上反对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改革,暗地里谋的却是一党之私,担心刚上台的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权力受限。日前,台立法机构终于“三读”通过了由蓝白阵营提出的立法机构五大改革“法案”,包括“台湾地区领导人向立法机构做报告常态化”“立法机构调查权”等,旨在更好地监督民进党当局。然而,事态上周再起波澜。6日,针对这一“法案”,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提出复议。可以预见,这个“法案”要正式施行仍面临重重阻碍。

  杯葛、耍赖、甩锅,向来是民进党当局的拿手好戏。所谓“复议”,自然逃不出这一范围,不过是“拖字诀”罢了。

  为何“三读”通过后再反?台行政机构给出了“七大理由”,包括所谓“法案”没有实质讨论、违反台湾地区现行规定、听证范围过广、违反“程序正义”、无限期审查空转重要职缺、“藐视”定义不明、恣意扩大台民意机构职权等。

  对此,台立法机构国民党党团回应称,民进党的所谓“七大理由”完全子虚乌有,“法案”的每一条都能摊在阳光下,而且很多内容是民进党“在野”时提出的。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刚上任就罔顾民意,忽视民意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只想走“鸭霸”(霸道)执政的回头路,只会离民意越来越远。

  众所周知,执意阻拦“法案”通过,一直是民进党当局的既定策略。早在“法案”审议期间,民进党人就曾放话要提出复议,企图拉高对抗层级,抵抗立法机构要求改革的声音,妄想掩盖其贪赃枉法的劣迹,比如“高端疫苗”“快筛”“超思鸡蛋采购”等案件,桩桩件件都见不得光,经不起调查。与此同时,赖清德上台后也把反“法案”视为第一战场,原因无非是“朝小野大”的现实让他成了“跛脚鸭”,若立法机构改革“法案”施行的话,滥权弄权的民进党当局将接受“在野党”的强力监督,而赖清德绝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

  对此,岛内分析人士认为,民进党当局为了将权力牢牢抓在手中,逃避监督,其所作所为已呈现偏执状态,癫狂到连自己当年的提案都要反对,他们才是真正的“乱政、乱权”。

  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指出,赖清德“5·20”讲话已造成台海危机,让两岸关系愈发紧张。如今,他在指挥民进党暴力抵制“法案”失败后,又抛出台行政机构所谓的“复议”,搞得社会对立,冲突不断。赖清德的开场竟是这样一幅乱象,令人不安。(记者 刘深魁)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