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妇联组建“鹭岛巾帼志愿者联盟”,为广大妇女儿童家庭提供精准服务,将党的关怀送到群众身边。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付锦凝 图/市妇联提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厦门妇女工作也走过了波澜壮阔、硕果芬芳的71年。妇女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71年来,厦门市妇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肩负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创造福祉的使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用党建带妇建这支笔,绘就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壮丽画卷。
风云变迁71载 党建引领“巾帼之花”绽放
1948年3月,中共厦门工委妇女支部在妙法林斋堂成立,支部书记由郑秀宝兼任。妇女党支部的建立,使厦门妇女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如何让广大妇女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投入新社会、创造新生活,是当时妇女运动发展的主题和迫切需要。厦门市妇联组织应运而生,担当起国家、民族和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1950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厦门市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厦门市民主妇女联合会,选举郑秀宝为主席,厦门妇女运动开启新纪元。
在当时民主妇女联合会众多工作中,妇联组织十分关心收养弃婴工作,在郑秀宝带领下先后收养160多个弃婴,并开展婢女、童养媳解救工作。抗美援朝期间,妇联组织还带领妇女制作光荣旗,募捐金银首饰,支援前线。郑秀宝组织扫盲班,向工人家属讲时事政治,教妇女群众识字,开办文化室;又经常开讲书会,向妇女群众介绍革命人物和先进人物事迹。厦门妇女们打破传统旧俗,开始走出家门,走上田间地头,走向各行各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厦门前线,在支前斗争中,涌现出支前英雄洪秀枞、女民兵“铁甲队”等女英雄个人和集体。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到了工农业生产大军中。在修筑鹰厦铁路、厦集海堤期间,众多厦门妇女踊跃参加,涌现出李秀英、刘维灿等先进典型。在妇女党支部带领下,各行各业的生产一线随处可见妇女们辛勤忙碌、默默奉献的身影,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第一批女火车司机、第一批女飞行员等众多“女性第一”不断涌现。
71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厦门妇联组织团结引领妇女,以主人翁的姿态,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新征程中,走过了争取民主平等、自由解放、和谐发展、砥砺前行的不平凡历程,谱写了厦门妇女儿童事业恢宏壮丽的历史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市妇联带领妇女群众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发挥“引领服务联系”职能 焕发“半边天”新活力
在党的领导下,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社会形成了尊重和保护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工作的良好氛围。一代又一代特区巾帼奋斗者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与特区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为构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工作机制,1990年厦门市妇女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1993年更名为厦门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等相关工作。1997年以来,连续颁布三个周期的厦门市妇女发展纲要,提出不同时期妇女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定期参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开展针对妇女重点热点问题研究。2019年机构改革后,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由原来的35个增至40个,各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全市妇女儿童事业蓬勃发展。
厦门长期把促进妇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同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紧密融合,进一步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2016年,中共厦门市委召开历史上第一次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为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增强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做好新时代妇女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厦门市妇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先后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权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先进单位、创业促就业先进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市妇联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
服务特区改革创新 “她力量”谱写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近年来,市妇联先后组织进行10余项改革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我市率先开展的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和“四癌”救助、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政府购买服务、建立性别平等评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打造妇女儿童维权机制等工作在全国、全省妇联系统走前列、做示范。
在一代又一代特区妇联组织接续奋斗中,厦门妇女追赶着时代的浪潮,奋发建功。脱贫攻坚中,有她们的忙碌身影;创业创新中,有她们的商海搏击;科技攻关中,有她们的骄人成就;家庭建设中,有她们的勤劳智慧;疫情防控中,她们白衣执甲;竞技赛场上,她们英姿飒爽……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回望妇联组织的初心,历史和现实已无数次证明,妇女运动的每一次前进、妇女事业的每一步发展、妇女工作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妇联将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妇女儿童家庭服务提质增效,围绕强“三性”,深化妇联改革,努力当好妇女思想的引导者、妇女权益的维护者、妇女发展的促进者、妇女需求的服务者,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妇女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贡献巾帼力量。

我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声音】
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琪:
奋力书写
新时代妇女事业
崭新篇章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都是奔跑的追梦人。市妇联党员干部将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推进各项工作,坚持党建带妇建,发挥妇建服务党建作用,进一步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妇联改革在基层落地,关切妇女儿童“急难愁盼”,深化家庭工作,拉近距离彰显“娘家温度”。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时代妇女事业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点击】
厦门妇女儿童事业
交出亮眼“成绩单”
●至2020年底,全市已形成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妇联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妇女委员会或妇女工作委员会,以及团体会员构成的组织体系。市、区妇联配备兼职副主席20人、挂职副主席2人,镇(街)、社区(村)妇联兼职副主席1154人,全市四级妇联执委9529人。与2017年改革前相比,兼职副主席和执委人数分别扩容5.4倍、2.5倍。
●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设“妇女之家”和“妇女微家”900多家,推行“微家+精准服务”,开展“微宣传”“微学习”“微培训”“微创业”等活动。通过7169个“一呼百万”妇女姐妹微信群网络矩阵,让党的声音直达基层。各类妇女组织在新领域竞相“绽放”,妇联组织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至2020年底,全市涌现出市级以上“三八”红旗手562名,其中全国级30名;市级以上“三八红旗集体”285个,其中全国级15个;市级“巾帼文明岗”1627个,省级407家,全国级102家。全市登记注册巾帼志愿者40.15万名,巾帼志愿服务组织1570个。
●至2020年底,全市已形成健全的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和分级管理模式,提供免费婚孕检“一站式”服务,平均婚检率、社区早建卡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常年保持90%以上。所有在厦居住的0-6岁儿童,享有免费儿童健康管理及促进服务。全市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高于9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高于95%。
●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1037家,在园儿童数20.82万人,公办幼儿园达35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万个。学前普惠资源覆盖率达95%,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指导率常年保持100%,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促进妇女就业创业。2020年末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达40.63%。
●至2020年底,市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100%,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100%。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不断提高,分别为33.33%、26.63%。2020年,全市企业职代会女职工代表数为5.59万人,占职代会职工代表数的44.9%,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女性分别占比28.9%和35.9%。
●2009年起,在全国率先对全市农村妇女和城镇低保妇女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并将该项目纳入政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国率先将贫困妇女“两癌”救助拓展到“四癌”,2013-2020年累计救助贫困妇女“四癌”患者870人,发放救助金876.27万元。2014-2020年,完成贫困妇女儿童大病救助562人次,发放救助金344.79万元。2020年推动免费为学籍在我市的13周岁至14周岁半女生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开展“春蕾·爱心助学”,2013-2020年共资助7211人,发放助学金638.1万元。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