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市第三医院医护人员在采样。(陈雅玲摄)

▲厦门市第三医院医护人员奔赴核酸检测一线。(林燕平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余雪燕 张明莉 陈雅玲)火速集结!紧急驰援!艰难方显勇毅,抗疫呼唤担当,8月2日清晨5点,同安区再次集结72名医护人员,支援核酸检测一线现场,众志成城,同心抗疫!
截至目前,同安区已经陆续集结了147位医护人员驰援核酸检测一线。他们是厦门市第三医院、同安区中医医院和同安区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以及同安辖区内32所学校的校医。
镜头1
预防中暑
猛灌矿泉水多喝正气水
再次喝下一瓶藿香正气水和两瓶矿泉水后,同安区妇幼保健院的吴桂香急忙穿上防护服,准备去接同事的班。
“别看我喝这么多水,其实根本不需要上洗手间。”吴桂香告诉记者,她身上穿的防护服共有3层。除了贴身的洗手衣外,防护衣、隔离衣都是密不透风的。到了中午的时候,这身衣服最多能撑10分钟,就可以挤出水来了。
“我一共带了4件洗手衣来替换,但还是不够换,脱下来马上就得晾在休息室的空调下,不然下一轮就得穿湿衣服了。”吴桂香说,这几天气温特别高,团队里每个人的手脚都被汗水泡得皱皱巴巴。为了在这样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坚持工作,大家纷纷化身“水牛”,猛灌矿泉水和正气水,否则很容易中暑倒下。
镜头2
只休息一小时
一晚采集近1000份样本
“2020年没能驰援武汉,心有遗憾,此次出征应急核酸检测保卫家园,我感到无比自豪!”写下这段话的是厦门市第三医院的“90后”护士蔡惠贞。
7月30日下午5点,在得知有机会前往思明区支援后,蔡惠贞第一时间找到领导报名,希望弥补心中的遗憾。2小时后的软件园生活广场上,核酸检测团队里就多了一名不愿下“火线”的战士。
说起这位不愿下“火线”的战士,同事们都只有一个字,“勇”。从当晚7点到次日凌晨两点,蔡惠贞只休息了一个小时,同事们怎么劝都不下场,直说着“我还可以”。
“当晚,我们8个人一共采集核酸样本近5000份,我采了将近1000份吧。”蔡惠贞有些自豪地说。
镜头3
暴雨中不退缩
有条不紊坚持采样
下午3点半,莲薇社区上空突然乌云压城,毫无准备地下起了大雨。但是正在此处支援的同安区中医医院护士们并没有慌乱,反而想方设法让核酸检测能够顺利进行。
“雨下得非常大,虽然是在帐篷里,但仍有不少雨水飞溅进来。采样的时候,我就尽量用后背挡住风雨。因为怕雨水滴进试管,造成样本泄漏,另一只手就紧紧地握着试管,往怀里送。”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邵惠蓉说,虽然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但是看着身边的同事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采集,她的心也安定下来。学着大家的样子,就地取材,拿着塑料袋等东西保护医疗用品。
“下午5点左右,帐篷支撑不住,就在我身边塌了,我们才陆续收拾好东西,退到休息室。”邵惠蓉告诉记者,等雨小一些,大伙儿还会上场,只要还有一位市民需要,她们就不会撤离。
镜头4
7小时的紧急培训
2小时火速集结
支援核酸检测一线的队伍里,出现了一些新面孔,她们是来自同安区32所学校的校医。经过7个小时的紧急培训,她们穿上蓝色的防护服,光荣地成为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
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的陈凤娇“出征”的地点在莲顺社区。她告诉记者,组织这场培训其实难度很大。因为放暑假的缘故,校医都分散在厦门市的各个角落。然而,在接到通知后的2小时里,73名校医都到了,没有一人迟到。其中32人奔赴核酸检测一线,另外41人留在同安支援疫苗接种。
“我们培训的内容包括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使用管理及冷链系统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要求。要不是大家都是卫生系统里出来的,经过专业培训,这么短的时间要消化这么多知识,还真不容易。”陈凤娇介绍,此次支援核酸检测一线,校医的工作主要是信息录入。这边的工作结束后,还会回到同安,转战各个疫苗接种点。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