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片吴涛,市人大监察司法委秘书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市直机关下沉支援同安区新民镇乌涂社区干部。
>声音我们是先锋队、突击队,不能等任务,要敢于担当,主动上前,眼前看到的事情都是下沉干部要做的事情。只要心里有责任,就能手上有活,脚下有路。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詹文)9月17日凌晨,接到紧急抽调支援同安抗疫一线的电话,市人大监察司法委秘书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吴涛就急着马上报名。“看到这波疫情,每个党员干部都急。”家人觉得很突然,怎么说走就走,但他却早已做好准备,“同安是这波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我们机关党员干部不带头前去,难道让群众前去?”
带着初心使命、背着被褥行李,吴涛和331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一道紧急出征,奔赴同安区141个村居。而他,更是直接下沉到这波疫情的“风暴中心”——新民镇乌涂社区。
“走路用跑,说话用喊”
一到乌涂,吴涛和其他16名下沉干部第一时间就急着成立市直下沉乌涂抗疫先锋队临时党支部,有着27年党龄的吴涛被大家推举为支部书记,市直与乌涂相关的抗疫电话,第一个都是先挂给他。
不管是深夜三点还是四点,任务一来,吴涛就噌地迅速起来、“急冲冲”马上落实。走路用跑,说话用喊。“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他在吵架了。”同行的市人大机关下沉干部胡晓云说,“他盯住抗疫的细节抓落实,‘斤斤计较’,不落实到位不罢休。”
火速建立临时党支部的同时,他和下沉干部也立即火线支援充实到社区疫情防控力量中,下沉干部与社区干部拧成一股绳。
防疫物资紧张,核酸检测点需要防暑降温物品药品……一件件急事难事,吴涛和党员们第一时间张罗解决。有的独居老人腿脚不便,他们又协调医护,上门为老人做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汗水把手泡肿 指纹解锁都识别不出
下沉乌涂初期,吴涛和下沉干部把协助社区核酸检测作为紧要大事,马上投入工作。从秩序维护,到信息录入,一忙就是十来个小时,手套里积的汗水早就把双手泡白泡肿,时常连手机的指纹解锁都识别不出。
在乌涂社区干部群众看来,吴涛这个团队,不是简单增加了几个人手,是真正帮基层解决了很多困难。
新民中心小学是乌涂最大的核酸检测点,但由于检测人数多,队伍排得很长,从学校排到大街上,秩序不好维护,群众等待时间久。
吴涛当即向镇、社区干部提出建议,一起研究优化通道和行进线路,一起连夜重新布置场地,把学校操场充分利用起来,搭起遮阳棚,以绕圈的方式设置队形,不仅把大家的间距拉开,队伍也不用排到大街上了。
核酸检测样本低温保存,是确保检测准确度的一件大事。为了符合要求,吴涛和下沉干部、社区干部们一直在想办法,咨询医疗专业人员,联系商家多方采购,寻找冰柜自制冰盒冰袋……烈日下奔跑在路上,守着寒气直冒的冰块,自己的防护服却蒸桑拿般已经被汗水湿透粘在皮肤上,旁边等待核酸检测的居民看到了,心疼地说,他们是“冰火两重天”。
“我们是先锋队突击队”
每天睡三四个小时,是吴涛驻村以来的常态。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女儿,反复发微信交代:注意安全、注意吃饭,但她从来不说“别去”,“因为女儿懂得,我是党员,这是老爸的责任。”
在抗疫的每一刻,吴涛始终牢记着自己是一名党员,他说:“我们是先锋队、突击队,不能等任务,要敢于担当,主动上前,眼前看到的事情都是下沉干部要做的事情。只要心里有责任,就能手上有活,脚下有路。”
在鲜红的党旗下,吴涛和来自不同单位的下沉干部,和一波波支援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吃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团结在一起。
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靠中午轮班的空档吃个饭,有时餐来得晚了,为了不耽误居民做核酸,有些医生匆匆喝两口水,饭也不吃了。在一旁保障的干部、志愿者就着急,“你们没吃,我们也不会吃的。”
“所有的工作,群众都看在眼里,他们也在用行动支持抗疫。”封控区里,吴涛带着党员志愿者们分发防疫物资,扛着一袋袋肉菜,一家一户地送。一对老夫妻为了几颗大白菜让了半天,老太太说,“我们平时吃得少,先给那些人口多的人家吧。”
“我们常说,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吴涛说,“让党员干部都行动起来,大家凝聚一起发挥作用;让居民们安心,坚定必胜的信心,这就是那一抹党旗红的力量。”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