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


点评
亮点:2021年10月,市绿化中心按照市委宣传部和市市政园林局工作安排,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对重要道路节点的各花化彩化点进行调整提升,以精致的园林景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展现厦门城市的高颜值。当月,厦门城市道路绿地养护专业考评团队考评258条道路,复评30条道路,共发现问题4446个,已整改4446个,整改率100%。金尚路、滨湖北路、杏东路等8条主干道绿化考评优,泗水道、新埔路等3条次干道绿化考评优。
差距:绿化考评成绩排名靠后的有观日路、阳泰路等。主要不足:一是绿地除杂工作不到位,特别是菟丝子整治效果不佳;二是绿地存在缺株断档现象,补植成活率不高;三是植物的修剪整形出现滑坡,乔灌木修剪不及时,造型不美观;四是植物长势不佳,存在缺水导致的萎蔫现象。
建议:一是加强对绿篱内“菟丝子”的整治力度,一经发现立即剪除,并积极喷药防治;二是积极补植,建议挑选规格相差不多,容易成活的苗进行补植,补植后加强养护保证水分充足并做好保护工作,保证植株成活;三是持续加强植物的修剪工作,重点加强乔木抹芽和下垂枝修剪以及造型灌木的修剪整形工作,保证乔灌木的整形效果;四是加强水肥管理,加强日常浇水养护次数,严格制订施肥计划并认真实施,保证植物的整体长势良好。
背街小巷保洁


点评
2021年10月,市市政园林局、市环境卫生中心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组成考评小组以暗访的方式,在全市随机抽取了300条背街小巷(思明区100条、湖里区100条,翔安25条、同安25条、集美25条、海沧25条)进行卫生保洁专项考评,共下发考评通报7份,通报需整改问题9个。
通过对2021年10月厦门市背街小巷保洁质量进行考评可以看到:1.从测评情况看,湖里区整体保洁质量优于各区,分数为99.969,排名第一,进步显著,主要体现在街巷中单位垃圾清扫量高于基准值的街巷较少,且未扣分街巷较多;2.翔安区成绩明显下滑,跌至倒数第一,主要问题是路面污迹;3.排名靠后镇街分别为梧村街道、出口加工区、鹭江街道,这三个街道退步较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清扫排名分较低和突击保洁;4.依据测评情况,扣分事件主要有三乱、垃圾包、路面污迹和突击保洁。三乱主要集中在同安区和思明区;突击保洁和垃圾包主要涉及思明;路面污迹主要涉及翔安。
建议:1.依据测评情况,街巷存在较多垃圾包,乱张贴,应加强巡检,及时清扫、清洗街巷路面;同时可以通过竖立标识、合理布局垃圾箱等手段引导群众正确投放垃圾,避免随地丢弃;2.翔安区成绩大幅下滑,应引起注意,多加关注路面污迹的问题,及时清洗;思明区存在垃圾包、三乱、突击保洁问题,应加大巡检力度,及时清扫,加强人员管理,避免突击保洁;同安区存在三乱问题,应加强对道路构筑物的关注,及时清理乱张贴;3.梧村街道和鹭江街道应加强人员管理,避免出现突击保洁现象;鹭江街道和出口加工区应加强巡检,零散垃圾及时清扫,保持干净整洁。
市政设施

点评
亮点:为进一步加强市政设施行业管理,规范市政设施养护管理行为,保障市政设施功能正常安全运转,提升市政设施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市市政园林局牵头组织第三方测评机构成立考核检查组,于2021年09月13日、10月20日至10月22日开展全市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第三季度专业考核和市政设施安全管理检查工作,专家考评组分5个组,依据季度专业考核检查评分标准,对道路、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排水设施、照明设施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外业考核评分。
第三季度考核结果按考核类别成绩汇总,其中道路14条,人行天桥14座,地下通道14座,泵站12座,照明设施10个单元。在日常周检、月检等常态化检查督促整改的基础上,本次季度考核中道路、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排水设施、照明设施结果总体成绩优秀,道路平均得分94.4分,人行天桥平均得分97.1分,地下通道平均得分95.8分,泵站平均得分95.5分,闸门平均得分97.5分,照明设施平均得分95.2分。
建议: 1.重视行车道路面养护管理;做好盲道无障碍设施养护管理;加强雨水井的养护管理;加强人行天桥的养护管理;注重地下通道和泵站管养;重视泵站闸门的场貌及电控设备安全;做好路灯养护管理。2.针对季度考核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责任单位应对各自管养的市政设施进行全面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整改到位,确保设施总体干净、整洁、有序、设施完好。3.强化提升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应在日常检查与考核工作中强化技术指导与管理,强化培养与储备人才,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管养水平,将市政设施管养管理水平整体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4.目前处于市政设施养护黄金季节,责任单位应加强市政设施养护,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排查病害问题,拿出整治方案,列出整治清单,严格按照规范维修,确保市政设施维修任务高质量完成。5.加强日常设施巡查巡护维修维护。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对市政设施的巡查巡护维修维护和日常管理,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管养巡查频次和管养质量,提升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