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8 00:18 第 2766期

男女厕位比例1:2!网友吵翻了

“候车区内厕位数宜根据最高聚集人数按每百人2.5个计算确定,男厕位与女厕位比例应为1:2。”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了关于《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的局部修订公告,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热议。
扫描二维码
厦门网微信公众号
本期责任编辑: 廖文焱
报料电话:5506191[09:00-17:30]

供需矛盾突出?女厕所“等位”的无奈 

  “男厕冷清清,女厕排长队”的景象经常在一些公共场所上演,诸如商场、景区、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更是常见。

图片来源:国家铁路局政府网站

  前不久,上海一名女子在某游乐场内排队游玩项目时离队去上厕所,因超过了“厕所卡”的规定时限被要求重新排队,这导致她情绪崩溃大哭。

  相关数据显示,女性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生理条件决定了女性如厕时间要比男性长,频率也要高于男性,孕妇和生理期女性所需时间更长。但是以往公共场所的设计规划往往对这一点预计不足,并未充分考虑这一性别差异,导致女厕位数量不足,所以排队现象频发。

  在此背景下,如何回应女性群体对厕所的需求,已经成为公共服务的一道“老生常谈”的必答题

图片来源:国家铁路局政府网站

  极目新闻评论称,此次新版《规范》的实施,至少在客运火车站这一重要场景中,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而且,铁路旅客车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设计规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光明网评论称,这种做法不仅充分考量到了女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且并未因增加女厕位而减少男厕位的供给,而是让厕位数量和比例的设置建立在更为科学和合理的基础之上。

  中国妇女报评论称,通过适度调整男女厕位比例,旨在从细节中保障“她权益”,可以有效缓解女性在公共场所如厕难的问题,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便捷性,增强女性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既是铁路部门精细化管理的举措,更是对女性基本权利的保障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体现。

早该这样做、1:100该排也排……网友热议 

  对于新版《规范》,有不少网友赞成,也有网友表示,只要不是通过降低男厕数量增加女厕数量就行。

“合情合理”

“早就应该这样了”

“女性如厕自由 全人类自由”

“不光火车站,还有热门景区”

“学校也需要增加女厕比例”

“城市街道公厕也应该增加”

“增加第三卫生间”

“别压缩男厕”

“不能把男厕改成女厕”

“断流量才是最合适的”

“厕所全部装上信号屏蔽器”

“马桶换成蹲厕也很重要”

 

“干脆不分男女”

“推广半隔式蹲位”

“男性如厕速度快是牺牲了隐私性”

“一比一百该排队也排队”

“同样面积投入同样后期维护”

“有效避免女性进入男厕占用”

 

 

不仅要响应呼声,关键还得看落实 

  小公厕关系大民生,小细节体现大文明。事实上,对于女厕位的供需矛盾,早已有关注和讨论。关于公共厕所的设计标准,国家早已做出一系列顶层制度设计,并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1988年】我国城市公厕的第一个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中规定,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男、女蹲(坐)位设置比例以1∶1或3∶2为宜;

  【2016年】住建部发布修订后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在新建和改建厕所时,按照3∶2的比例设置女性厕位和男性厕位,人流量较大地区不应小于2∶1……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满足女性对公共厕所的供给与需求,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202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时,应当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配备满足妇女需要的公共厕所和母婴室等公共设施。

  此番国家铁路局推出的新规,是对舆论呼声的积极响应,其实也是对住建部等方面相关要求的贯彻落实,并对相关工作作出补充。从该消息引发的讨论程度看,公众显然对这一举措持“热烈欢迎”态度。因此,也期待其他公共服务领域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跟进改善,让女性如厕的基本需求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满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副主任单菁菁建议:

  1、可以把卫生间由两类分隔变成三类分隔,并不把男女厕所做严格的区分。

  2、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设施,比如设置男女共用的卫生间等等,从而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

  3、可以通过增加移动厕位、电子显示屏等方式,缓解目前女性如厕的难题。

  4、可以通过增设排队通道、指示牌,或者是由工作人员通过电子指示屏的方式来进行更好的提示,让大家更好地去规划自己的如厕安排,减少排队时间。

  本网综合自光明网、北京交通广播、极目新闻、中国妇女报、新京报、工人日报等

结语
让社会成员平等、充分、便捷地融入公共生活,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在这方面,解决“如厕困境”还不是终点。未来,希望更多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能被看见、被解决,更多公共设施上的短板能被发现、被补齐。
本期责任编辑: 廖文焱
报料电话:5506191[09:00-17:30]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及所用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