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晒“在外互助父母协议”
近日,在社交网络上,一种名为“在外互助父母协议”的文案火了。很多年轻网友纷纷晒出“你帮我父母,我帮你父母”的协议,和其他陌生网友一起约定好,生活中互相帮助遇到困难的老人、长辈。
图/社交平台
尽管这个约定既没有约束条款、监督机构,又没有实名发起人与签订方,看似是过于理想化的君子之约,实则并非一厢情愿。
在很多社交平台上,都有年轻网友分享相关的视频、帖子,比如一名网友在相关话题中讲述了年轻人帮助老人的故事,点赞数超过36万次。有网友认出了帖子中帮助老人的年轻人,并评论称其为当地“最帅”的人,这条评论也获得3.4万次点赞。
今年五月,有博主发文称,一家三口只给妈妈抢到了演唱会门票,担心五十多岁的母亲第一次看演唱会无人照看,“啥也不懂”,遂发帖求助,希望能遇到邻座的朋友帮忙照顾。
没想到,求助文发出后,11万网友关心其母亲是否顺利看了演唱会,1.7万人在评论区蹲后续,还有人在演唱会现场偶遇网友妈妈,与其合影,并实时更新状态。
网友求助帖引发关注。图/社交平台
没事,下个路口有千千万万个我
“接受帮助后,想把爱传递下去,让善意形成闭环。”博主“大风飒飒”称,拜托网友照顾独自坐高铁去北京的母亲后,她也主动向他人伸出了援手。比如在地铁站遇到两名说外地话的大叔,她主动上前帮他们扫码进站。
博主“小岗同学”甚至在北京街头当起了“共享儿子”,帮提重物等公交的大叔搭把手,给在路边乘凉的环卫阿姨们买水解渴,在医院里教不会使用自助打印机的叔叔阿姨打印单子。
在其看来,人处于新环境时必定面临挑战,年龄越大的长辈面临的挑战更大,为他们提供帮助是很有必要的事。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为了追求学业、事业或生活的更好机遇,离开家乡。
随着他们脚步的远去,留下的不仅是空巢的家,还有那份对年迈父母深深的牵挂。“拜托大家帮帮我爸妈”,何尝不是子女无奈缺席下的另一种尽孝;“叔叔阿姨我帮您”,就是将心比心时的搭把手。
在一些“互助父母”的帖子下有网友问:“这个路口你帮了,下个路口怎么办?”许多网友回复:“没事,下个路口有千千万万个我。”
互助精神是一股暖流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帮助老人是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并非网络时代的特例。但另一方面,如今的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老年人可能会遇到很多科技“鸿沟”引发的生活难题。即使没有科技的障碍,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相对较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认为,互联网时代小红书等平台去中心化的算法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丰富和延展。通过网络,年轻人传递出最朴素而温暖的信号,在各个角落凝聚尊老、敬老、爱老的正能量,这样的网络创新值得点赞和用心呵护。
同时,“互助父母”也成了一些年轻人寻求圈层认同、召唤同频社交的途径。助人者经常会将善举发到互联网平台上,看到的人也会受到激励去帮助他人,最终催生出“善的传递,爱的循环”的增强回路。
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网、北京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