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搭配衣服可表达心情
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有关手机壳的话题浏览量超过70亿次。给自己的心情配个“壳”,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消费新主张。而“手机壳正在‘服装化’”的话题也频频登上网络,被网友热议。
打开电商平台,种类繁多的平价手机壳令人眼花缭乱。简约风格的手机壳,多以纯色或极简线条构成。各种镶嵌着水钻、珍珠,甚至是手绘图案的手机壳也十分受欢迎。不仅平价手机壳受年轻人喜爱,高端手机壳也受到追捧。在被称为“手机壳里的爱马仕”的CASETIFY官方旗舰店内,苹果、华为、三星等品牌手机壳均价400元左右,销量大多在几百个到上万个不等。
在手机壳批发市场发现,小小一块手机壳聚集了各种流行元素。皮革、硅胶、绒布、金属、碳纤维等材质,搭配千变万化的图案、文字、镶嵌物、悬挂物等,能组成任意风格的手机壳,成为年轻人“握在手里”的时尚单品。
时下,带有调侃文字的“嘴替”款手机壳十分流行,年轻人通过手机壳上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诉求。同时,万向支点壳、磁吸充电壳、智能发光壳、冰感散热壳等充满“科技感”的新品也很畅销。
业内人士称,手机壳最初是基于保护手机的功能而出现的。近年来手机壳产品迭代升级,逐渐“服装化”,即设计和营销越来越类似于时尚服装,成为年轻人展示个人风格的媒介。
年轻人为何心甘情愿为它买单?
消费者发现,上一代手机的性能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除非遇到手机故障或者实在过时,换机欲望变得越来越低。这直接导致了全球手机销售增速放缓,各大厂商为提高销量而绞尽脑汁。
但手机的换壳需求却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趋势。手机作为现代人几乎离不开的“随身物品”,不仅代表着功能性,也在逐渐成为展示个人品味与身份的象征。
而手机壳则成了这种表达的最佳媒介。换手机不如换手机壳,通过为手机换个壳子,既可以获得“换新”的心理满足感,又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表达个人风格。
其次,手机壳产业链的成熟与低成本优势,给了品牌无限的想象空间。手机壳的生产成本极低,许多壳子的材料不过是普通的塑料、硅胶或者亚克力,成本往往仅在几元到几十元之间。
年轻消费者乐于追求独特的个性表达,而许多手机壳品牌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提供了定制化服务,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材质甚至个性化设计。
手机壳背后所承载的,是一种身份认同感、一种潮流的参与感。年轻人通过购买某个品牌的手机壳,表达的是对该品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认同。
当然,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手机壳本身也的确提供了某种实用性。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设计越来越精致,手机壳在防摔、防磨损等功能上的作用也变得不可或缺。
再加上类似于挂绳、支架等实用功能的加入,手机壳逐渐成为手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兼具实用性和时尚性的产品,很自然地成为了年轻人消费清单中的必选项。
被各大手机厂商看重
Wind数据显示,2019年,“手机保护壳第一股”杰美特的毛利率达到39.10%,净利率达到15.82%。相比之下,以智能手机为主营业务的小米集团同期毛利率仅为13.87%,其中,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仅为7.17%。有鉴于此,一众手机厂商纷纷下场。2022年,魅族官方宣布,iPhone 13 Pro/ Pro Max“黑化独角兽”手机壳限量开售,售价129元。2023年9月,华为商城官网宣布华为Mate 60 RS非凡大师的手机壳星钻智能视窗保护套上架,提供玄黑和瑞红两种配色,售价1999元。各种奢侈品也纷纷推出印有品牌花纹的手机壳。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17日,我国现存36.8万家手机配件相关企业。在区域分布上,广东最多,有10.12万家,占全国总存量的28%;深圳现存6.9万家手机配件相关企业,占广东总存量的68%,占全国总存量的比重达19%。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企业占比近六成。
虽然年轻人热衷于换手机壳,但近几年手机壳的生意似乎也没那么好做了。这一点从杰美特近两年的业绩中可窥见一二。
于2020年8月24日上市的杰美特,在其上市之后,业绩不断滑坡。目前,手机壳领域竞争已愈发激烈,除了杰美特、CASETIFY、闪魔、倍思、品胜这样专注细分赛道的企业外,一些有自有周边产品的手机品牌也在争夺市场份额。此外,高价手机壳市场尚未成熟,而低价成本逐渐压缩,或将倒逼相关企业调整经营方向及策略。
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央视财经、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澎湃新闻评论、红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