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12:29 第 2817期

@所有人,获取电诈骗局“密码”!

今年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再度启动,本次宣传月的主题是“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6月18日,公安部刑侦局会同国家反诈中心发布《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其中公布了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提醒群众注意防范。
扫描二维码
厦门网微信公众号
本期责任编辑: 廖文焱
报料电话:5506191[09:00-17:30]

这几个数字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过去一年里,国家反诈中心平均每天给各地推送至少66万条诈骗预警指令,相当于警察蜀黍们每分钟就要跑赢458个骗子。你可能会问,打击电诈和反诈宣传这么厉害,还会有很多人被骗吗?

  下面几个数字,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93岁和9岁

  过去一年,全国平均受骗年龄为40岁,80后和90后给骗子们贡献了四成的KPI。最大和最小的被骗年龄,分别是93岁和9岁,骗子们真正做到了“老少皆骗,童叟都欺”。

  1.17亿

  一起案件被骗金额能有多高?近年来,同一起电诈案件中被骗金额最高的达1.17亿。对的,你没看错,是1.17亿,幸好大部分资金被成功拦截追回。

  5天3次中招

  更有受害者,5天连续中招3种骗术,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网络贷款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反复踩坑,累计被骗48万元。

  骗子们的诈骗套路年年翻新 最新的“诈骗剧本”已经进化到让编剧都直呼内行,个税退税、高考招录、数字藏品、人工智能、国家惠民补贴……都是他们紧跟社会热点,针对各年龄段、各职业背景、各学历层次等不同群体,千人千面定制的升级版“剧本杀”。

盘点:2025年度诈骗之“最”

  1、增长最快的诈骗——招嫖诈骗

  关键①诈骗手法解析:诈骗分子往往会在网站弹窗、短视频、附近的人等平台发布“约炮”、“美女上门”等广告,寻找有需求的潜在被害人。随后引导受害人下载他们特定的诈骗“约炮”APP,并以保证金、会员金、刷任务单等理由诱导被害人不断加大被骗金额。

  关键②防范提示

  一是杜绝色情需求。不要浏览涉黄网站,不要点击涉黄链接,不要进行网络约炮。

  二是增强法律意识。切记,凡是网络招嫖均是违法,凡是刷单赌博均是诈骗!

  2、最新颖的诈骗——“FaceTime”诈骗

  关键①诈骗手法解析:诈骗分子通过FaceTime联系受害人,冒充金融平台、微信百万医疗等平台客服,或是冒充银监会工作人员,以个人征信和连续扣费为威胁,要求受害人进行注销账户、接触扣费等操作。之后,诈骗分子会引导受害人下载各类具有实时屏幕共享功能的APP,诱骗受害人将钱款转至指定账户,或引导受害者从银行或其他网贷平台进行贷款,承诺资金审核后会将钱款返还,待转账完毕,就将受害人拉黑、失联。

  关键②防范提示

  一是不接听陌生FaceTime电话。必要时,可关闭手机FaceTime通话功能。

  二是选择官方正规平台。自行进行独立的账户开户和注销操作,如接到任何平台”客服“的电话,应返回官方平台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情况。

  三是保护个人隐私。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警惕下载不明软件、APP进行屏幕共享的操作。

  3、最广撒网的诈骗——陌生快递诈骗

  关键①诈骗手法解析:诈骗分子会大批量盲发快递,快递内附有小礼物、刮刮乐、感谢信、退费公告甚至是“蟹卡”加深受害人信任,出于好奇心,很多人都会去刮奖或是进行扫码操作,进而落入骗子的圈套。添加好友后,诈骗分子会让受害人下载指定APP,并以购买国债券返利、刷单做任务、提交快递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

  关键②防范提示

  一是警惕陌生快递。收到不明快递时,不要随意扫码、或是添加陌生人好友,重点提醒家中长辈和孩童,提高反诈意识,警惕陌生快递类型诈骗。

  二是牢记两个凡是。刷单本身是违法行为,凡是刷单兼职都是诈骗!教育退赔和理财退费,凡是先交钱后退费的都是诈骗!

  4、未成年最高危——“游戏交易诈骗”

  关键①诈骗手法解析:诈骗分子一般会冒充游戏玩家,在游戏公屏、二手网站、短视频等平台,以“低价出售装备”“高价回收账号”“低价出售账号”等借口主动与受害者联系,诱导受害人通过虚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假平台上有“假客服”与受害人交流,并以缴纳“保证金”或“交易失败、重新交易”等理由,诱骗受害者转账汇款。

  关键②防范提示

  一是选择正规平台。在玩游戏时一定要到正规的游戏平台进行交易,绝不缴纳交易金额之外的额外费用。

  二是避免低价交易。对售卖的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要提高警惕!切勿贪图小便宜!

  三是加强防范教育。家长可以就游戏内服务购买的相关事宜,对未成年人进行积极正确的教育引导,加强未成年人防范意识,避免此类案件发生。

公安机关发布20个防诈关键词

  针对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新手法、新套路,为了帮助广大群众提升识骗防骗能力,公安部刑侦局通过对近期侦破的电诈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并综合各地预警劝阻经验做法,系统总结提炼了20个防诈关键词,覆盖电诈引流话术、电诈实施和洗钱的全流程,教你无死角防范电诈守护自己的“钱袋子”。【→请查收 《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全文)

  关键词一:屏幕共享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会使用多种话术、套路诱导受害人下载、安装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应用程序,再利用屏幕共享功能获取受害人的账户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从而骗取钱款。

  警方提示:在未确认对方身份前,切勿随意点击对方发来的下载链接或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在涉及资金操作时需格外谨慎。

  关键词二:百万保障 

  “百万保障”是一些支付平台提供的保险服务,并且是自动开启、完全免费的,用户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在冒充客服退款类诈骗中,诈骗分子通常以受害人误开启“百万保障”为由,诱导其进行退款操作,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百万保障”服务是自动开通且完全免费的。如果对“百万保障”相关业务有疑问,应直接联系对应平台的客服,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只要接到陌生来电,无论对方以何种理由引导关闭“百万保障”功能设置,均是诈骗!

  关键词三:安全账户 

  这个词在冒充公检法类诈骗中经常出现。诈骗分子会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账户被冻结”“资金有风险”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中,并承诺资金核查完毕后进行返还,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凡是电话中自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求把资金转到指定账户的,或要求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关键词四:修复征信 

  征信记录是个人或企业在信用机构管理下的信用活动记录。如果征信出现问题将对工作、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诈骗分子常常以可以帮助“修复征信”为由,利用受害人急于清除不良记录的心理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公司和个人都无权删除和修改。凡是声称可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都是诈骗!

  关键词五:刷单做任务 

  刷单做任务是一种虚假交易行为,通常指商家或个人组织“刷手”进行虚假的商品或服务交易,以提升店铺销量、信誉、排名等。在刷单诈骗中,诈骗分子通常以刷单做任务为由诱导受害人进行转账,前期给予小额返利,当受害人大额转入资金后,诈骗分子随即切断联系。

  警方提示:刷单就是诈骗!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网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刷单的信息,馅饼之下藏着的是更大的陷阱!

  关键词六:色情小卡片 

  “色情小卡片”是刷单诈骗的变种引流手段。诈骗分子以色情信息为诱饵,在一些公共场所散发附有二维码或联系电话的小卡片,吸引受害人扫码。受害人一旦通过卡片上信息与诈骗分子取得联系,就会被诱导进入“刷单返利”“同城约会”等群聊或虚假平台。诈骗分子通常以“完成任务即可获取色情服务或高额报酬”为诱饵,要求受害人垫资刷单、充值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传播色情信息及刷单均属于违法行为,切勿因猎奇或贪利陷入电诈分子的圈套!

  关键词七:未知链接、二维码 

  未知链接、二维码是指来源不明、无法确定其安全性和真实性的网络链接、二维码。这类链接和二维码常常混入大量广告引流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等渠道发送给用户。当用户点击访问时,可能被引导至恶意网站,进而被不法分子获取个人信息;也可能被诱导下载病毒、木马程序或其他诈骗软件。

  警方提示:谨慎对待未知链接和二维码,避免随意点击或扫描,保护个人信息和设备安全,防止财产遭受损失。

  关键词八:境外来电 

  境外来电指的是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电话呼叫。境外来电是电信网络诈骗最常见的一种引流方式,来电号码通常以“+”或“00”开头,大多为虚拟号码。如果挂断电话再回拨该号码,经常会提示是空号或忙音。

  警方提示:没有海外关系情况下,接到境外来电,几乎都是诈骗电话!在收到运营商境外来电提醒服务弹窗信息后,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时甄别号码来源。如确无境外通联需要,建议联系运营商开通拦截境外来电服务,从源头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关键词九:小众聊天软件 

  小众聊天软件系用户基数相对较小、知名度较低的聊天类应用,极易被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用来隐匿犯罪行为、销毁犯罪证据,有的甚至专门用来实施电诈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

  警方提示:警惕小众聊天软件成为诈骗工具!切勿点击陌生链接下载陌生软件,如有下载软件需求请通过官方应用市场等正规渠道!

  关键词十:内幕消息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内幕消息”是诈骗分子常用的话术陷阱。诈骗分子通过虚构或夸大“内部消息”“独家情报”等概念,诱导受害人进行所谓“稳赚不赔”的投资或交易,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凡是宣称“内幕消息、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关键词十一:NFC盗刷 

  目前,NFC技术应用广泛,如移动支付、公共交通、门禁卡等等。然而,这项便捷的技术也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人将手机与银行卡贴靠,通过NFC功能,使银行卡信息与手机上的虚拟App软件绑定,直接读取并转移卡内资金。

  警方提示:切勿随意将手机与银行卡进行贴靠,谨慎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

  关键词十二:积分清零 

  当前,大量平台、网站实行积分制管理,用户积攒一定积分可以使用相关服务或兑换相关礼品。积分通常具有一定期限,如未及时使用将会过期或被清零。诈骗分子通常以“积分清零”为由进行引流,诱导受害人点击诈骗链接,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发布的积分清零通知,避免盲目操作落入诈骗陷阱。面对积分兑换或清零提醒,应直接通过官方客服热线、官方网站或App等正规渠道进行核实。

  关键词十三:快递引流 

  快递引流是指诈骗分子利用快递包裹作为媒介,通过在快递包裹里附加传单或小礼品吸引受害人注意,引导受害人扫码添加联系方式,再将其拉入诈骗群聊中,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随意扫描快递里的二维码,遇到邀请进群、转发可领礼品等情况,务必高度警惕!

  关键词十四:虚拟货币 

  当前,利用虚拟货币洗钱已成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以及转移涉诈资金的手法之一。诈骗分子通常以“虚拟货币投资理财”为名搭建虚假平台诱导受害人进行投资,并以线上交易存在风险等理由,扮演“币商”上门指导受害人操作,从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警方提示: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所谓“兑换虚拟币投资”均为诈骗!

  关键词十五:“电诈工具人” 

  “电诈工具人”是对帮助电诈团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相关人员的统称。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中,诈骗分子为完成违法犯罪行为,需要大肆收购、获取“两卡”和个人信息,发展跑分洗钱、推广引流等网络黑灰产,利用多种手段诱骗群众成为“电诈工具人”。

  警方提示:订购现金花束、扫码送礼品、帮助取现、出售电话卡和银行卡……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很有可能“埋雷”。面对花样百出的诱骗手法,务必增强自身识骗、防骗、拒骗能力,不做“电诈工具人”。

  关键词十六:“帮信行为” 

  “帮信行为”是指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行为,即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该行为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警方提示:“帮信行为”看似获利,实则可能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将面临法律严惩。任何出租、出售“两卡”或参与引流、洗钱的行为均属违法犯罪,切勿贪小失大!

  关键词十七:“两卡” 

  “两卡”是手机卡和银行卡的统称。手机卡不仅包括日常使用的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等运营商的电话卡,还包括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以及物联网卡。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结算卡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如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

  警方提示:买卖或租借“两卡”均涉嫌违法。切勿将自己的手机卡、银行卡以及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出租、出售他人!

  关键词十八:现金黄金 

  这是一种新型洗钱手段。在电诈案件中,诈骗分子通常以各种理由诱导受害人进行线下取现、购买黄金或其他易变现物品等操作,再通过跑腿、网约车、快递等方式将现金或财物直接交付给指定人员,以逃避资金监管和侦查打击。

  警方提示:凡是要求取出现金或者购买黄金,并通过货运、网约车、邮寄或者跑腿等方式转交给陌生人的,都是诈骗洗钱手法!

  关键词十九:购物卡 

  为逃避资金追查,诈骗分子通常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换为购物卡,从而进行套现洗钱。

  警方提示:凡是要求大量购买购物卡并提供卡号和密码的,务必提高警惕!

  关键词二十:刷流水 

  “刷流水”是指通过制造虚假的资金流动记录,从而增加账户交易流水的行为,主要用于提升信用评级或满足贷款审批要求。诈骗分子通常以“刷流水”为由,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

  警方提示:“刷流水”是一种违法行为。如在办理相关服务时,遇到对方要求“刷流水”的,务必提高警惕,切勿向对方指定的账户转账。

  本文综合自公安部刑侦局、央视网、天水反诈、宁波反诈等

结语
如果发现被骗,不要因为害怕而默不作声,若遇到被恐吓的情况也不要惧怕,应立即向家人反映或报警求助。
本期责任编辑: 廖文焱
报料电话:5506191[09:00-17:30]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及所用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