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厦门市科协年会暨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开幕 为我市经济发展赋予新动能
2022-11-15 07:46 来源:厦门日报

2022年厦门市科协年会暨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开幕。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璐 通讯员 周莹 姚晓青 本版图/记者 张奇辉)11月12日,2022年厦门市科协年会主会场暨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成功举办。年会围绕“科技赋能·创新引领——数字孪生技术助力高质量发展”主题,凝智聚力、共襄盛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原所长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林海青,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金翔龙,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邬伦等6位院士参会。来自主办、联办单位和各区科协领导、市级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近130名代表参加年会活动。

  年会期间,市科协及其所属学会还将同步举办23场分会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我市全力建设“4+4+6”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等议题展开研讨。

  本次年会首次与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结合,实现了年会平台与院士专家高层次资源对接,产学研用多元集成。作为厦门市科技界一年一度的盛会,年会一直致力于打造开放平台、汇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生态,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创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开幕式上,金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等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分别被授予省级、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市土木建筑学会等10家学会被命名为2022年市科协“十佳学会”,同时,现场举行了企业与院士签约仪式。开幕式后还举办了院士特邀报告会,李德仁、童庆禧、林海青三位院士分别作题为《基于天地互联网的智能遥感卫星》《高分卫星发展对城市数字孪生的支撑》《量子信息与数字安全》的主旨报告,报告会由院士张新长主持。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市科协及其所属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我市创新发展大局,搭建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凝聚全市科技工作者智力资源,推动“创新创业创造”,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年会由市科协主办,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联办。

台下观众认真倾听院士带来的主旨报告。

  创新驱动

  加快构建“4+4+6”现代产业体系

  为我市建设提供科技动力和人才支撑

李德仁院士作主旨报告。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爱,为市科协做好各项工作指明方向。

  会议强调,当前,厦门正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着力推进厦门科学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砖国家创新基地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招才引才育才用才,打造科技人才高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紧密融合。在成功培育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等10条超千亿产业链,构建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等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4+4+6”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科技动力和人才支撑。

  会议真诚期望院士专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厦门发展建设,真诚欢迎更多的院士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来厦发展,对厦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会议强调,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牢牢把握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新方位新使命,在自觉服务创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攀科技高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为民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发挥市科协所属科技社团智力优势

10个学会被评为2022年市科协“十佳学会”。

  今年以来,市科协所属科技社团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繁荣创新学会学术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政府社会职能等方面,涌现出一批优秀学会群体。10个学会被命名为2022年市科协“十佳学会”,并在年会主会场活动上受到表彰。

  这10个学会分别是: 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厦门市老科协、厦门市药学会、厦门市护理学会、厦门市信息协会、厦门市工艺美术学会、厦门市环境科学学会、厦门市烟草学会、厦门市茶叶学会、厦门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市科协在年会上为这些学会举行了授牌仪式。

  获得此次“十佳学会”荣誉称号的厦门市老科协成立于 2005 年,是以全市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社会团体。市老科协秘书长张军力介绍,近年来,在市科协引领下,市老科协持续创新争先,重点开展我市区域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科技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及时向市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论证的建议和意见,多项调研成果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

  张军力表示,市老科协先后承接我市相关部门的调研课题任务,完成了“重点技改项目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千亿产业链梳理调研”“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工作,编印了《国家火炬计划厦门光电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国家火炬计划厦门电工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厦门海域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等近百个规划,服务厦门社会经济发展,助力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不仅如此,为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市老科协成立科普报告团,多次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共编制50本科普系列丛书、2000余条科普微信、3部科普短视频,发表科普文章150多篇,获得福建省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表彰,助力我市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推动科技为民服务。

  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成立于1964年8月,是由厦门市土木建筑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社团组织。“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是以建设科学技术交流和提供建设科技咨询论证服务为主要职能的科技社团。学会以建设科技咨询论证为支撑,助力厦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庆丰说。

  何庆丰表示,学会每年承接开展200多项建设工程项目咨询论证,包括省市重点建设工程,如机场、地铁、金砖会晤场馆改造、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等。通过咨询论证实践,帮助政府或业主把住安全质量的第一道防线;为政府、业主提供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的优化方案或建议,提供重大疑难险问题解决方案。

  未来,学会将总结和提升科技园区工程建设咨询论证的优势和经验,全力以赴为我市高新园区配套建设做好科技服务工作,为我市建设“4+4+6”现代产业体系,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项目签约

  嫁接高端智力资源

  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高质量发展

主会场举行院士与企业签约仪式。

  年会主会场为省级、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举行授牌仪式。它们分别是集美大学院士专家工作站、金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

  据悉,院士专家工作站将发挥各自优势、协力攻坚突破,在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贡献力量。

  主会场还举行了院士与企业签约仪式,厦门蓝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金翔龙院士团队代表,就厦门蓝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进行签约;环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陈勇院士团队代表,就厦门市环创科技“环保先进装备制造”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进行签约。

  “搭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可以得到业内最优秀专家的技术支持、指导和培训,企业技术团队能够了解到最前沿的技术并在研发实践中快速成长。同时,企业可与院士所在的高校院所展开深入合作,包括利用其实验室仪器设备、引进毕业生、联合培养企业技术人员等。”金旸(厦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与院士专家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公司解决了行业内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洪茂椿院士团队共同搭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双方强强联手,搭建医工交叉创新合作平台。第一医院拥有医学诊疗技术及大量的人群基础,院士专家团队则拥有强大的科研及成果转化实力,通过稀土元素与医学强有力的交叉联合,实现稀土元素在医学诊疗技术上的创新,为解决肿瘤等治疗难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解决手段。

  不仅如此,院士专家工作站聚集并引进全球稀土生物医学战略性人才,建立“人才培育基地”,为稀土生物医学高质量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聚焦稀土产业创新链,全面提升学科专业人才素质和医院临床、科研能力,以科技创新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2022年

  厦门市科协年会

  分会场一览

  ●厦门市核学会

  厦门市核学会2022年度学术年会

  ●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

  “城市光环境的营造”学术报告会

  ●厦门市工艺美术学会

  “贯彻二十大精神,培根铸魂育匠心”工艺美术学术交流会

  ●厦门市医学会

  闽西南第十二届重症医学研讨会

  ●厦门市烟草学会

  融媒体主题微论坛活动

  ●厦门市行为科学学会

  愿景驱动发展与组织学习3.0

  ——第十四届海峡西岸经济区才智战略HR论坛

  ●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难点问题与对策”专题学术报告会

  ●厦门市硅酸盐学会

  标准引领,赋能质量提升

  ——2022混凝土行业地方标准研讨会

  ●厦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厦门市地理学会

  地理信息新技术研讨会

  ●厦门市科普作家协会

  创新引领-科普阅读与研学分享研讨会

  ●厦门市信息协会

  5G扬帆,赋能千行百业

  ——2022厦门5G应用发展论坛

  ●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见微知著 共话未来

  ——检验医学新技术交流论坛

  ●厦门市仪器仪表学会

  仪器仪表科技赋能研讨会

  暨2022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

  ●厦门市医学行为科学学会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2022年学术年会

  ●厦门市药学会

  凝心聚力,共促药学发展

  ——2022年厦门市药学会年会

  ●厦门市护理学会

  科技赋能护理·创新引领健康

  ●厦门市心理学会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2厦门市心理学会学术年会

  ●厦门市制冷学会

  暖通空调可持续发展新技术研讨会

  ●厦门市中医药健康研究会

  中医药健康发展论坛

  ●厦门市腐蚀与防护工程学会

  腐蚀防护新材料前沿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论坛

  ●厦门市口腔医学会

  牙体牙髓新技术及新进展学术交流会

  ●厦门市软科学协会

  “科技赋能、创新引领——2022厦门产业高质量提升”论坛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