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黄俊林,13岁,厦门市莲花中学初二学生,厦门日报小记者团成员。
黄俊林在阅读《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这两天,厦门的‘重头戏’是金鸡奖。你看,它在报纸头版……”11月13日下午,黄俊林和外婆吕丽珠坐在沙发上,读起当天的《厦门日报》。
13岁的黄俊林已有六七年“报龄”。作为厦门日报小记者团成员,这几年,他还随团走进陈嘉庚纪念馆、厦门园博苑、翔安再生能源电厂等地。
读报积累写作素材
吕丽珠是黄俊林读报的启蒙老师。黄俊林上二年级后,她开始有意识地领着外孙读报。“好人好事的新闻看得比较多。一方面,能开拓孩子的眼界,另一方面,帮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吕丽珠告诉记者。较简单的文字,她会逐字逐句带着黄俊林读,内容稍复杂的,就配着新闻图片给他“讲故事”。
三四年级时,黄俊林开始独立看报。每晚写完作业,他先从头版中发掘时事热点,再从都市新闻版中选取一些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最近,我们在学写议论文,厦门首颗城市定制卫星升空、厦门推出一批‘爱心餐饮店’等报道,都是很丰富的写作素材。”黄俊林说。
报纸还承载着黄俊林一家的记忆。2016年,台风“莫兰蒂”袭击厦门,在社区工作的吕丽珠为前来支援的官兵、志愿者发放补给物资。小志愿者黄俊林也来帮忙,和外婆一起搬运物资。当天,这一幕被摄影记者拍下,登上了《厦门晚报》头版。“这对于老读者来说是惊喜、是肯定,更是一份值得被收藏的记忆!”吕丽珠说。
参与小记者团活动参观城市地标
黄俊林还有一个身份——小记者。开始读报那年,妈妈林月红帮他报名加入厦门日报小记者团。
“印象最深的是‘2022小记者看市政’企业开放日活动,我们参观了翔安再生能源电厂。”黄俊林回忆道,翔安再生能源电厂不仅环境整洁,还能通过清洁焚烧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近距离参观,加深了他对垃圾分类、城市环保的理解。此外,黄俊林还走进陈嘉庚纪念馆,在红色记忆中重温先辈的爱国情怀与革命精神;参加园博苑植树活动,和家人一起种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经历,都被黄俊林写进习作里,走走停停中,他也完成了与城市的共同成长。
“感谢厦门日报小记者团,它为孩子们搭建了解家乡、接触社会的平台。”林月红告诉记者。作为“十佳读者代表”被推荐人,黄俊林表现出了对读者节的期待:“如果有幸评上十佳读者代表,我愿意把小记者的经历,分享给更多小伙伴!”
“十佳读者代表”自荐推荐标准
1.长期关注厦门日报社旗下媒体、新媒体,与厦门日报社旗下媒体、新媒体之间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或特别动人的故事。
2.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无不良记录。
欢迎您拨打本报热线968820,或通过新浪微博“@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厦门日报”留言自荐或推荐。
>>提醒:我们还将选登一组《我与厦门日报社读者节的故事》,欢迎新老读者朋友联系我们,讲述您和我们的共同记忆。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