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篮球般大小的“山兜大炸枣”。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许舒昕 卢志明 图/曾雅欣 提供)农历正月初九敬天公,是闽南地区传统习俗,而同安大同街道东山社区东山古庙则是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一,这一特色习俗入选了第六批厦门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那么,该习俗是如何形成的?2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敬天习俗在东山古庙如期举行,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和东山古庙管委会主任陈溪狮揭秘了这一习俗的形成。
相传,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农历正月初八,倭寇入侵同安县城。而此时,东山村村民正杀猪宰鸡做炸枣,准备农历正月初九的敬天仪式。倭寇入侵的消息激起民愤,在村中“拱极社”(民间社团,同安地方抗击倭寇力量之一)的带领下,大家团结一心,英勇抗敌,终于在农历正月初十将倭寇驱逐出境。待回到村中,看到为敬天准备的供品依然还在,村民们就将原有的供品再加工,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敬天仪式,以示庆祝,这天恰是农历正月十一。从此,东山古庙将这一习俗定格下来,从明代延续至今,家家户户祈福敬天,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东山古庙的敬天习俗里,有一种供品非常惹眼——“山兜大炸枣”(“东山社区”古称“山兜”)。普通炸枣大如拳头,而“山兜大炸枣”可不一般,每个都有着篮球般大小,里面的馅是由16个小炸枣组成的,代表着多子多福的寓意。
敬天习俗还形成了独具民俗特色的“竞争天公头”活动。每年,都有一些人负责供品制作、仪式安排等,这些人被称为“天公头”。“天公头”每年更换,凡与东山古庙有渊源的村社村民,有意做“天公头”者,先向东山古庙报名,再由庙里按报名次序进行掷杯筊以定人选。据介绍,该活动还颇有竞争性,每年报名人数众多。
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古庙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木偶戏演出等,使民俗文化在活动中得到传承。“东山古庙敬天习俗是富有意义的民俗活动,不仅反映了同安重大历史事件,还体现了民众团结一致、保卫家园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颜立水表示。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