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峡新岸Art More外观。
山上艺术空间与波津社合作举办的展览《流动的盛宴》。(图/山上艺术空间 提供)
今年2月,国际知名策展人陆蓉之在海丝·佰艺里是亦轩画廊林毅个展现场开讲。(来源/网络图)
▲嘉年华现场展示的潮玩。
▲曾在北岸艺术区举办的艺术无人超市潮流展。
▲合作展区呈现的限量艺术品。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 许舒昕 图/瞐艺术 提供(除署名外)当代潮流艺术,逐渐成为厦门的新标签。日前,位于五通的厦门·海峡新岸Art More开馆,推出“MOREART当代潮流艺术收藏节暨ARTMORE艺术大眼睛嘉年华”(以下简称“艺术大眼睛嘉年华”),为厦门的当代艺术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软件和硬件支撑,也让更多的目光聚焦到厦门。
近年来,各种当代潮流艺术的复合艺术空间纷至沓来,如瞐艺术、厦门宝龙艺术中心、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红顶艺术社区、山上艺术空间、厦门·北欧当代艺术中心、维纳数字艺术园与元晟数字艺术馆、NOA酒店、厦门七尚酒店等,以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艺术厦门博览会等艺术展会,在厦门“拼装”出一个当代艺术的万花筒,为这座以国际化、现代化著称的城市注入多元的潮流基因。
厦门具备
当代艺术发展环境
早在1986年,一个名为“厦门达达现代艺术展”的展览悄然开幕,从此,偏安一隅的厦门和当代艺术有了不解之缘。之后,当代艺术在厦门仿佛消失般地沉寂下来。
事实上,开放的城市基因、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城市定位,让厦门都具备了当代艺术发展的环境。厦门籍的艺术家很多,也出现了以收藏当代艺术为主的群体,但能够长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厦门·海峡新岸Art More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缺憾。
作为厦门首个大规模潮流艺术展览,艺术大眼睛嘉年华集结了30多家画廊/艺术家工作室、1000多件当代潮流艺术品,涵盖当代艺术原作、潮流艺术原作、大型雕塑、潮流艺术装置、新媒体、潮玩、体育收藏、国际当代陶艺等。
展出的艺术家作品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包括毕加索、达利等世界级大师50件珍稀手稿及亲签版画;国际当代潮流艺术家草间弥生、村上隆、奈良美智等;当代艺术家蔡国强、陈文令、夏航等;厦门在地艺术家王坤昭、王俨、吴谦、蔡江南、林月创等;以及潮玩厂牌泡泡玛特……诸多难得一见、具有专业水准的艺术作品,吸引了社会和专业人士的关注。
赋予多元化的
内容及体验
嘉年华的发起者,是扎根厦门、创立于2016年的瞐艺术,他们联合多方力量举办此展,旨在实现成为链接艺术与大众桥梁的愿景,让艺术流通起来,赋予多元化的内容及体验,将艺术推向大众视野,繁荣厦门的艺术生态生长。
“瞐艺术”的名字背后,隐含着“三只眼睛看世界,一种多元的视角”。瞐艺术负责人范韵告诉记者,“创立品牌时,很多人问我们是做什么的。我说,我们在做艺术。听到‘艺术’二字,马上有人跳出来说‘艺术我不懂’。直到今天,走进画廊、艺术馆这类事对一些人来说仍然很遥远。”在范韵看来,艺术其实就是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他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而“瞐艺术”的命名,就是希望艺术被更多的人看见。
嘉年华的举办地,是瞐艺术新落地的艺术空间——厦门·海峡新岸Art More,紧邻五通客运码头,直面大海。“希望以此为基点,逐步发展为辐射周边甚至全国的艺术生态场域,同时扩大两岸文化交流。”范韵告诉记者,未来将不定期举办主题展览、艺术沙龙等活动,成为厦门市民触手可及的公共艺术空间、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交流聚集地,让更多人感受当代潮流艺术的美与力量。
城市需要建立
艺术生态系统
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在持续上涨,瞐艺术探索出一条“线上”展示艺术新路径,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将一些展览内容、艺术品等放在平台上呈现。通过这种渠道,普及和推广当代艺术。
不同于艺术博览会、拍卖行,瞐艺术旨在打造一条以销售和交易、IP打造、艺术品输出为模式的艺术产业链,发挥资源优势链接当代艺术家的同时,也把厦门本土优秀艺术家推上更宽广的赛道。当代艺术家张长江便是其中一位,将工作室从北京搬到了厦门,在他看来,厦门的当代艺术生态正在生成,系统中各子系统和参与者能够发生积极的互动,形成良性运行。
此前大多出现在商业空间的当代潮流艺术,这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专业的美术馆空间。在业内看来,这一方面意味着美术馆不再高高在上,有了更多生活化的连接;另一方面意味着潮流艺术正在渐渐得到学界的认可,内涵上呈现出迭代趋势。业内人士表示,一个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艺术生态系统,以此推动整个城市的品质与发展。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