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中央活力区:当多巴胺遇见文化新地标
2023-07-16 07:51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 许舒昕 图/受访者 提供)在集美中央活力区,各种各样的艺术场所让人流连忘返,人们可以观看精彩的展览、演出,让艺术滋润心灵,感知文化独特的气质与魅力;或在阅读空间遨游书海,于书香氤氲处遇见美好;或在美食街大快朵颐,品味舌尖上的美味;或漫步在杏林湾湖畔欣赏溶溶月色和绚烂灯光。

  西起龙湖天街,东至万科云城,北至中交商业体,南至园博苑海洋岛,集美中央活力区将当地独特的文化属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囊括传统及新潮,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构筑一个朝气蓬勃的厦门多元文化新地标,纷至沓来的年轻人在这个城市文化艺术部落打开他们的生活新方式。

  今天本报选取集美中央活力区中的四个打卡地,以“文化”为视角,一起赏析其活力。

2015年,日本摄影大师森山大道《断片:森山大道丝网作品个展》作为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的开幕展览,让摄影爱好者大饱眼福。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高水平影像展览 时有顶级艺术家亮相 

  7月15日,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三影堂厦门”)又迎来一个新展——影像艺术家、北京印刷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史民峰的“景象·景像”个人摄影展,这是三影堂每年计划举办的小众但高水平的展览之一。与此同时,作为2023年“中法文化之春”的艺术项目,“于旷野上绵延的时间——杰弗瑞·布隆德作品展”也正在这里展出。此外,三影堂厦门着力发掘优秀视觉艺术创作者的“无界”展览项目,目前正在呈现“刘曜植个展——让水流向那里”。

  三影堂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当代摄影艺术的民间机构,由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荣荣和他的妻子、日本摄影艺术家映里于2007年6月共同创办,先是在北京打造一座4600平方米的园区和2500平方米的灰色景观建筑。2015年9月1日,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落户厦门,地点设在杏林湾营运中心2号裙楼三层。

  三影堂厦门的空间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设有艺术展厅、摄影图书馆、数字输出中心、教育和公共活动中心等,市民游客在这里能看到荒木经惟、森山大道、蜷川実花、贝蒂娜·雷姆斯等诸多摄影大师的展览,以及新锐艺术家的个展和群展,参与各类文化沙龙,阅读专业的摄影艺术书籍,进行暗房体验。三影堂厦门还以“艺术家驻地计划”为媒,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到厦门进行创作。

  和三影堂厦门同时诞生的,还有“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艺术家以及众多展露才华的中国本土摄影人的作品汇聚一堂,还举办专家见面会、高校巡回讲座、摄影书市等各类主题活动,为观众打开了国际视野和本土视角的联结。经过8年的精心打造,摄影季成了中法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受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点赞,亦成为本土标志性的文化项目、中国摄影领域不容错过的盛事。

  如今的三影堂厦门是热门宝藏艺术打卡地之一,工作人员国静遥回忆起建馆之初感慨万千,她说,最早只有极少数的摄影爱好者才会专门跑到三影堂看展。如今周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观众年龄层覆盖越来越广,越来越多人会主动进来观展。“艺术其实是没有门槛的,我们在努力让艺术走进大众和日常生活。”

兑山艺术区已成为全省青年艺术家最密集的聚集地之一。

  兑山艺术区 

  青年艺术家聚集地 零距离感受艺术之美 

  紧邻华侨大学的兑山西路,有一个以“兑山”命名、以兑艺美术馆和艺术家聚落为核心的综合艺术园区,成立于2015年。如今,兑山艺术区已成为福建省青年艺术家最密集的聚集地之一,亦是集美区重要的文化艺术和研学旅游基地。

  如果只在兑山艺术区外围转,其实看不出所以然,拾级而上,才别有洞天。在北区三楼,能探寻到40多位艺术家及其工作室的秘密。穿过一条狭长的过道,每一间工作室都张扬着主人的个性,绘画、雕塑、漆画、新媒体等不同艺术媒介的作品琳琅满目。如果艺术家正好在工作室,还可以与其零距离交流,欣赏艺术家灵感迸发的创作过程。

  南区的烟火味会更浓郁些,在这里可以看到兑山艺术区独树一帜的“玩法”——50%艺术+50%商业,商业滋养艺术,艺术反哺商业。集美大学美术学院退休副教授、水彩画家林泽洪曾参与创办兑山艺术区,现在,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园区工作室进行创作,并担任兑艺美术馆艺术总监、展览策划等。他告诉记者,艺术家是艺术区的魂,但艺术家不是设立工作室摆样子,而是要与艺术区真正地产生互动,形成一股艺术力量。“这也是兑山艺术区始终保持活力的原因之一。”

  靠近高校、依托高校,是兑山艺术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特色。入驻园区的艺术家中有许多是来自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等集美辖区院校的教授、名师,如首批入驻的艺术家戚彧,他以原创瓷符为语汇媒介进行创作,现为集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副教授;画家陈现军,是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教师等,他们看中园区的艺术纯粹性,甚至把部分课程搬到了工作室,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参与创作。而兑艺美术馆在集美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的指导和支持下,持续性地举办高品质的系列艺术展览,为本土艺术家及高校师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星巢沃克秀2022年举办的岛屿生活节现场。

  星巢越中心 

  城市演艺新空间 原创音乐嗨翻全场 

  下班后的空闲夜晚,精心规划的休闲周末,如今,有不少市民游客将前往星巢越中心作为一种选择,放入自己的行程表。在这个音乐现场,全年开展至少200场演出,来自国内外的新潮乐队、独立歌手酣畅淋漓地迸发,近距离的互动嗨翻全场。

  星巢越中心位于杏林湾营运中心8号楼,外形似鸟巢,是国内首个以原创音乐为核心的音乐产业艺术综合体,集展演展览、互动娱乐、版权交易、教育交流、创作制作、艺人孵化为一体,2019年5月正式开业。

  位于二、三层展演中心的星巢剧场,由“WOKESHOW星巢沃克秀”团队打造,专业音乐演出空间可适应不同类型、不同体量、不同主题演出内容需求。谢天笑、张蔷、告五人、新裤子、房东的猫、痛仰乐队、落日飞车、甜约翰、焦迈奇、the fin.、布瑞Bridge、满舒克、康姆士等数百国内外知名乐队和独立音乐人在这个城市演艺新空间都呈现过精彩演出。星巢沃克秀主理人柯艺超告诉记者,早些年,独立音乐在厦门还属于小众文化,但随着一些“小众文化类”音乐综艺的兴起,促进了小众文化的大众传播,慢慢地,星巢越中心逐渐拓圈,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目前,星巢沃克秀拥有张蔷、Vast & Hazy、温蒂漫步、马格南乐队和Ayue等签约艺人。此外,怒放青春(厦门)、星巢沃克秀还联合推出了诸多品牌活动,包括岛屿生活节、Work Park城市青年节、浪起·国风艺术周和星巢生活节,以及专业独立音乐赛事“沃克星计划”等,以音乐为桥梁,链接多元艺术形式,为市民提供新潮的文化体验。

  自开业以来,星巢越中心致力打造两岸音乐制作中心和两岸音乐演播中心,定期邀请台湾乐队演出,让两岸音乐人才线上线下交互,同时开辟音乐创客空间,吸引两岸厂牌及音乐人入驻并孵化音乐项目。今年推出的项目《旺来大排档》,集结了数支优秀的台湾乐队,原汁原味的台味拼盘,在多个城市巡演时观众反响热烈。

  位于四、五层博览中心的星巢黑胶博览馆,展出了星巢运营方近10年收藏的200万张黑胶唱片,通过声音和影像资料对黑胶发展历程和制作工艺进行科普,打造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规模的黑胶展览馆及黑胶交易平台。

今年6月,“2023毕业季”在万科云城举办,各种潮玩活动吸引年轻人到场。

  万科云城 

  青年街区文创“乐土” 引领潮玩新风向 

  凭借明晰的年轻群体定位、潮酷的视觉风格、多元的消费业态,位于兑山艺术区对面的万科云城,成为集美中央活力区的三大重要商圈之一。该商圈旨在打造“音乐、艺术、潮玩”的生活方式,通过举办音乐节、艺术涂鸦、文化展览等活动,营造与年轻人之间的共鸣感,为年轻人打造良好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创业生态圈,引领集美潮玩风向。

  由台湾音乐家杨慕创办的“微风乐集艺术团”,2020年落户万科云城,并开辟了一个实验剧场——“听风的歌”小剧场。市民游客在小剧场不仅能参与艺术家带来的不定期讲座,欣赏现场音乐演出,还能安静地坐在角落看书、品尝咖啡等,甚至可以在专业的“歌谣风华唱片行”录制一张属于自己的个人专辑。

  作为第一代台湾校园民谣创作歌手,杨慕对校园有一种特殊情结,因此客群以周边学生为主的万科云城自然是不二之选。在谈到创办小剧场的初衷时,杨慕说,“要耕耘一座城市的文化土壤,首先要培养每个人的文化情怀。每个城市需要有这样一个艺术家聚集的文化剧场,需要各种艺文活动。”在小剧场门口,也为素人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抱一把吉他、携一支小提琴,就能展示自己的文艺特长。微风乐集艺术团理事长郑冬梅表示,小剧场鼓励年轻人带着作品来互动,希望将这里培育成青年戏剧工作者和独立音乐人的摇篮。

  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副教授王刚,带领师生团队,链接校外实践平台,在万科云城创立了设计工作室。他和团队基于福建茶文化和石材产业的背景,设计了一系列符合现代审美的石材茶盘,曾获德国红点设计奖、意大利A'Design Award国际设计奖银奖等,实现学科专业知识与地方产业发展的相互融合。在王刚看来,以万科云城产学研基地作为基点,加上集美区给予的各项扶持政策,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业者有了长期驻扎的打算。

  【记者手记】 

  双向奔赴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集美中央活力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文脉和科教资源,人流积聚形成了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的碰撞,高效通勤与休闲生活的体验,静若处子与动若脱兔的冲击,加上持续更新、高品质、时尚青春的文化活动与服务,不断地释放磁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来到这里。

  一座热爱文化的城市,必将会给市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而这也是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以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集美中央活力区展现出满满诚意: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引导和市场推动,加强文化消费供给、培育文化消费理念;另一方面打造艺术文化领域的鲜明符号,增强文化驱动力,注入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让青年人成为孕育城市活力的创新基因,与集美中央活力区“双向奔赴”。

2022年第八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开幕表演。

2022年举办的Work Park城市青年节现场。

学生在兑艺美术馆参观“漆途——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