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到脚底脱皮渴到嗓子冒烟 记者体验水上救援队的夏季工作日常
2023-07-17 06:19 来源:海西晨报

  沙滩地表温度将近50℃。

  记者 王世伟 摄

  队员们为受伤游客处理伤口。记者 王世伟 摄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记者 黄晶晶)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用这句俗话来形容7月以来持续高温的厦门,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而在炎炎夏日下,海浪、沙滩成为不少人的“诗和远方”。不过,很多市民游客可能不知道,为确保大家在海边游玩时的安全,有这么一群人,坚守在海岸线,战高温、斗酷暑,时刻紧绷安全之弦,托起“生命之舟”……他们就是水上救援队的队员们。

  近日,记者前往白城沙滩,跟随厦门市救生协会水上救援队的队员们,体验他们的工作日常。

  掌握专业技能才能上岗

  记者到达白城沙滩时,已是下午近3点。此时,骄阳如烈火一般炙烤着海面和沙滩,气温早已冲破35℃;虽有咸湿的海风吹过,但人们仍会感到酷热无比。尽管如此,现场还是有不少市民游客玩水嬉戏。

  附近,水上救援队6名队员早已整装待发,他们身穿橙色服装,手拿浮板、对讲机、喊话器等设备;待记者跟上后,他们便开始了当天的巡逻工作。由于平时只是穿短袖、戴帽子,没有更多防晒防暑的措施,大多数队员的脸庞和裸露的皮肤都被晒得黝黑。

  巡逻过程中,记者原先穿着拖鞋,但走在被海水打湿的沙滩上,鞋里容易进沙子碎石,于是记者索性光脚行走,但沙子比较柔软,每一脚踩下去都会陷得很深,难以行走;且正值退潮,原本隐藏在水下的碎石碎贝壳露了出来,颜色不同、大小各异,有的插在沙滩中,只露出棱角,一不小心踩到就硌得脚疼。

  记者注意到,一些救援队员也是赤脚行走的,但他们却健步如飞、如履平地。察觉到记者的疑惑,队员李光阳笑道:“我们是走习惯了。”厦门市救生协会会长、水上救援队队长庄鹭杰则表示,救援队的队员都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经过系统培训,掌握水上救援和心肺复苏等专业技能后,才允许来开展救援工作的。十年来,队员们顶着烈日酷暑坚守现场,“喊潮、巡守、救援、劝导”多管齐下,成功实现“连续执勤期间零溺亡事件”的纪录。

  巡逻距离短但任务重

  队员们的巡逻范围,是从演武大桥观景平台到胡里山炮台的这一段海岸线,大约有1公里的距离;别看距离短,巡逻任务可一点都不轻松。一路上,队员们不时停下脚步,或叮嘱家长不要让孩子独自下水,或提醒游客游泳时注意安全,或劝导游客不要在礁石上玩耍。就这样,短短一公里来回,竟也花费了近一个半小时,他们的汗水顺着脸颊滚落到衣襟上,浸湿了衣背。

  “游泳的人请注意安全,不要游远了……”庄鹭杰拿着扩音器在现场喊道。庄鹭杰告诉记者,大部分游客都不熟悉潮汐规律,如果不加以干预,就容易出现因潮水上涨而被困礁石无法上岸,或在海边游泳被退潮的暗流推向大海深处无力返回等情况;最近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更要时刻关注、提醒、劝导游客。

  队员们在巡逻时,最关注的就是在海边玩的孩子了。巡逻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一名9岁的女孩独自在海里玩水,她身上没有配备游泳圈,水已没过她的腰,而家长却在沙滩上低头玩手机。让小女孩上岸后,队员前去询问家长“孩子在哪”,这名家长才略显着急地把视线移向海边巡视,却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的小孩。经队员提醒才看到孩子后,该家长红着脸表示“接下来一定看好孩子”。

  “有时风大浪急,孩子独自在海边玩耍,很容易被海浪卷走的。”庄鹭杰举例道,几天前,有3个小朋友独自玩水,等妈妈发现时,三个孩子已经漂远了。幸好,队员们及时发现并平安带回了这些孩子。

  再苦再累也会尽责

  往回走时,踩在干透的沙滩上时,记者感觉沙子能把脚底烫到脱皮。记者用温度计测量后,发现地表温度竟已将近50℃。

  第一趟巡逻结束后,记者也全身冒汗,帽子一摘,头发黏成一缕一缕的;脚底不仅出现了脱皮,还有一些小伤口;嗓子也干得快“冒烟”,大口地喝了几口水,结果一瓶水就见底了。队员骆明鑫告诉记者,队员们每天下午至少要喝上两升水,“天热,水喝下去,汗就出来了。”而喝完水、休息没多久,队员们又拿上装备开始巡逻。队员林天成说:“夏季人比较多,我们只能加强巡逻力度,有时巡个两三趟,天就黑了,嗓子也哑了。”但再苦再累,他们要都会尽心尽责,为市民游客的安全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吴郁莹,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