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消防救援站 听听烈火英雄讲述别样故事
2023-11-13 08:29 来源:厦门日报

  本报记者罗子泓(左一)在海沧兴港消防救援站采访陈杰(右一)及家人。

  本报记者罗子泓(左一)采访李小勇(左二)及家人。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实习生 林睿瑶 图/记者 张江毅)“119”消防宣传月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两位一线消防员。他们一个是消防岗位练兵比武的常驻教官,总在装备上新、技能学习等关键时刻“打头阵”;一个是消防救援站站长,参与过火场、水域、交通事故等大大小小数千场救援。

  “如果有需要,我请假回家……”相约采访地点时,两位消防员不约而同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于是,本期家访的“家”很特别——记者和消防员家属,共同走进了消防员的第二个“家”——消防救援站。

  常年参与比武练兵

  口袋总揣着牛肉干

  关键词 磨砺

  ●出镜人物:陈杰,33岁,海沧兴港消防救援站助理站长;妻子曾格佳,33岁,校医;女儿陈诺妍,学生。

  ●地(站)址:海沧区兴港路

  ●心愿:消防兄弟们每次出警,都能平安归来。

  家访这天,来到兴港消防救援站的陈诺妍有些拘束。她一会儿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一会儿抱住爸爸的大腿。“她害羞,平时来站里的频率不高。”陈杰笑着解释。别说女儿,就连他自己,一年也只有一半的时间待在消防救援站里。

  常在全国全省的比赛中当教官

  手臂练得和小腿一般粗

  那么,陈杰的另一半时间呢?“经常出差。全省、全国有比赛的时候,我就会被抽调去当教官。”陈杰说。他曾从全省三四百名消防精兵中脱颖而出,代表省队参加全国执勤岗位练兵大比武,斩获高空山岳救助操第二名的佳绩。凭借着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不断学习的进取心,陈杰逐渐成长为赛事能手,蜕变成为一名带队集训的“常驻教官”。

  优异的成绩,与付出密不可分。陈杰伸出手:“高空山岳救助操项目,一趟来回60米,有时候一个早上得练三四十趟。两个中指不断用力,和绳索相互摩擦,已经有点变形了,手臂也练得和小腿一般粗。”“你看他,皮肤黑吧?”曾格佳指着丈夫问记者,“其实,这会儿已经算白的啦!”她曾给丈夫买过防晒喷雾,不过,东西一直原封不动——一方面,集训节奏快,陈杰顾不上“爱美”;另一方面,作为教官,他必须和队员同进退,一起“黑”。

  女儿说“爸爸最爱吃牛肉干”

  是他在地震拉动演练中养成的习惯

  “老婆常说我,每次带集训,都能带出一帮兄弟来。”陈杰总结说,比武的技术方法大同小异,团队凝聚力才是关键。因此,集训期间,只要有空,他便会带队员们回家,给他们做饭吃——这既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也是和家人、兄弟们贴得最近的时候。

  “我喜欢吃爸爸做的牛肉火锅,他最喜欢吃牛肉干!”谈到吃的,陈诺妍的话匣子一下打开。“我从事消防救援工作16年,这也是工作带来的习惯。”陈杰娓娓道来:前些年,他每年都要参加省内的大型地震拉动演练。演练模拟真实的地震环境,前72小时,消防救援人员的补给,只能是随身携带的压缩饼干、矿泉水等。“打那时起,我就喜欢在口袋里揣几块牛肉干。不论下水,还是流汗,牛肉干都能‘扛’,不易变质。”陈杰说。

  2018年,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工作职责由原先的防火灭火为主,向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转型升级。经验丰富的陈杰总是“打头阵”,在队伍上新装备、技能升级时率先学习。“停在站里的七八辆消防车,都是我去‘接’回来的……”陈杰介绍,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要,消防员更专业,还得考取舟艇驾驶、无人机操作等证照。

  “消防虽辛苦,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对自己、对群众、对工作的‘回答’。”在陈杰看来,救援关乎生命,容不得丝毫差池。“我对这份职业有感情,对生活、工作了16年的海沧,更是如此。”听到丈夫这么说,坐在一旁的曾格佳默默点了点头。

  增援外地一天两夜

  忘报平安妻子担忧

  关键词 责任

  ●出镜人物:李小勇,36岁,集美杏林消防救援站站长;妻子蔡苗苗,32岁,教师;儿子李雨泽,女儿李雨熙,学生。

  ●地(站)址:集美区杏林西路

  ●心愿:老人身体健康,孩子快乐成长,夫妻工作顺利。

  11月9日是李小勇和妻子蔡苗苗的结婚纪念日。家访的时间,也恰好定在这一天。“只要消防演练,就能想起来是纪念日。”蔡苗苗打趣说。“当兵18年,除了四年在军校,其他时候都扎根一线。在11月9日登记结婚是我的主意……”李小勇接过话茬。

  因工作没法照顾住院手术的母亲

  他说“对家里亏欠太多”

  杏林消防救援站的责任片区为杏滨街道、杏林街道以及灌口镇,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辖区人员密集、工厂多等特点,给消防救援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李小勇估算了一下,今年以来,站点的出警数已接近800起。

  “小到有人手指被卡,大到发生火灾、台风天救援等问题,都归我们管。一次,一家工厂起火。由于厂内存放了许多可燃物,扑灭明火、处理阴燃、冷却降温等,整整耗费了两天。”李小勇介绍,每次出警半天、一天,是家常便饭。

  令李小勇夫妇印象深刻的,是发生于2020年7月,龙岩市一新能源公司的火情。收到指令,他很快登上了前往增援的车辆。“就给我打了个电话,简单说了情况,然后就再没消息了……”蔡苗苗回忆。后来,她不论怎么打电话、发消息,都没有丈夫的回音。直至一天两夜后,李小勇交代朋友帮忙报平安,蔡苗苗提到嗓子眼的心才放下。

  说到这儿,李小勇撇了撇嘴:“手机没电了,一心想救援,根本顾不上充电。休息时,大家躺在路边喘口气,没过多久,又得上阵。”彼时,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对家人的记挂,只好暂时抛到脑后。“还有一次,母亲住院手术,我因工作没能陪伴她。”李小勇说,家人打来电话的那一刻,他的鼻子酸了,“对家里亏欠太多。”

  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下

  孩子说“我长大也要当消防员”

  好在,蔡苗苗没有埋怨,她看中李小勇的踏实,默默做他的后盾:恋爱时,她会挤时间探望李小勇,和他分享工作生活的趣事;婚后,她和孩子每天给丈夫打视频电话,周末再“探班”。李小勇常常忙得顾不上家务,蔡苗苗主动“补位”——“辅导孩子功课,带父母看病等……她替我分担了很多。”李小勇看了看妻子怜惜地说。

  李雨泽、李雨熙是两个小“社牛”。“我经常来消防站找爸爸!我喜欢这里的云梯车、泡沫车……我长大也要当消防员!”李雨泽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还有水罐车!”李雨熙补充道。“他们以爸爸的职业为荣。”蔡苗苗说,每回要来站里,李雨泽总是拖着小行李箱,向身边的人“炫耀”:“我要去找爸爸了,我的爸爸是消防员!”

  从事消防工作多年,李小勇很感慨。他直言,自己对每场救援都印象深刻,因为每次出警,都在和时间赛跑,都与生命财产安全相关。“成功救援归来,他会开心得像孩子一样。群众的安全,在他看来,尤为珍贵。”蔡苗苗说。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吴郁莹,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