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伟钦(右)给顾客递上热气腾腾的早餐。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 图/厦门日报记者 卢剑豪)
免费为有困难的人提供一份早餐
每天清晨5点半,一辆早龙早餐车就会出现在坂尚地铁站4号出入口,早餐品类丰富,有豆浆、糯米鸡、饭团、寿司等,餐车左边放着的一块红色小牌子格外醒目,上面写着:“如果您在厦门没有收入或者遇到困难,来份‘元气满满早餐’,直接拿走就好……”这份心意,来自这辆早餐车的经营者余伟钦,他笑容满面,热情地向每一位购买早餐的顾客问好、道谢。
余伟钦今年30岁,老家在泉州南安。去年5月,他创业失利后孤身一人来到厦门,起初是因为找工作并不顺利,只好先兼职卖早餐,时间长了,他越来越喜欢这份兼职:一方面是可以增加收入,更重要的还是源于清晨的每一声问候,都能带给自己和别人一份好心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再难都要吃早餐。”余伟钦说,自己曾经历过“吃了上顿没下顿、连买早餐都困难”日子,现在卖早餐,可以实现当初想请有困难的人吃早餐的想法,希望一份热腾腾的早餐能为正处于低谷期的人送上自己的一份关心。
他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有个小伙子在他的早餐车周边徘徊了十几分钟。“我主动问他吃早餐了吗,对方摇了摇头,我就送了豆浆、肉包、菜包和馒头给他,让他吃饱……”余伟钦说,跟小伙子简单沟通得知,对方从江西来厦后一直没找到工作,生活上遇到了困难……
“虽然送出去的早餐并不多,但我依然会坚持,等待帮助有需要的人。”余伟钦说。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坚强乐观面对生活
去年5月,本报报道了余伟钦的爱心故事后,这一年多以来,他的爱心早餐被越来越多人关注,甚至有人专程赶过去他所在的位置买早餐。有人曾经问他:“其实你也不容易,为何还要请别人吃早餐呢?”他当时一下就变得严肃起来,回应说:“我除了手指有点弯曲、动作比较慢,有时还有点口齿不清外,其实和大家都一样,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
其实,余伟钦的成长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他在幼年时期因发高烧导致后天性脑性瘫痪,被评定为肢体四级残疾人。1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家里也背了债务,生活一下变得一团糟。
“虽然前几年因为经营电商生意负了债,但我依然没有放弃,靠着打三四份工赚钱,终于把所有欠款都还完了。”余伟钦说,今年他的父亲意外受伤住院后,网友们在社交平台鼓励和帮助他,同时也有很多网友被他坚强乐观的精神所鼓舞。
“向善是一种力量,我会传递下去。”余伟钦说,这些年,他积极参与公益服务活动,与爱心人士一起在儿童节为“星星的孩子们”送上关爱、重阳节为孤寡老人送上爱心物品……希望借此鼓励更多人,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名片】
余伟钦
男,1993年生,泉州南安人,幼年因发高烧导致后天性脑性瘫痪,肢体四级残疾人。如今,他在坂尚地铁站4号出入口经营早龙早餐车。当没有收入或者经济有困难的人出现在餐车前,他会免费送上一份爱心早餐。
【链接】
朋友眼中的他:不放弃 不退缩
余伟钦的好友高小梅认为,一直以来,他在逆境中不放弃、在困境中不退缩。这些年,余伟钦经历了创业失败负债、卖早餐养活自己、为意外受伤的父亲筹集高额手术费用等,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勇敢面对,积极向上。
“他自己节衣缩食,却愿意为有困难的人送上爱心早餐,让人感动!”高小梅说,余伟钦依靠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还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他自立、乐观、善良、向上的精神鼓舞了身边很多朋友,期待一切如他所愿,越来越好!
【征集令】
参评条件
●参选人物不受年龄、职业、身份限制,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守法公民均可通过自荐或他荐参评。
① 2022—2023年度在厦门留下过特别感人事迹的人士(籍贯不限)。
② 2022—2023年度在外地留下过特别感人事迹的厦门人。
●推选的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① 超越小我,传递正义、正气、正能量的人物。
② 勇于探索、敢于追梦、催人奋进的人物。
③ 身处困境却自强不息,经历坎坷却积极向上的人物。
④ 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的人物。
⑤ 在各行各业具有突出贡献或表现者。
⑥ 为生态环境、社会进步、城市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者。
评选方式
组委会将根据读者的推荐进行筛选,陆续推出20位候选人,在本报和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进行公示。进入评选阶段后,先由读者进行投票评选,结合专家评审团的意见,最终评选出“感动厦门十大人物”,其余入围者获提名奖。
推荐渠道
●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8820;
●发送推荐信息至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
●通过新浪微博向“@厦门日报”发送私信。
特别提醒:推荐感动人选的文字须包含以下几个要素——留下被推荐人的姓名、电话、性别、年龄、职务和居住地,并附上简要事迹作为推荐理由;也请推荐人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