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班401路从滨海街道黄厝社区悦海南苑北门站出发。(厦门公交集团 供图)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 通讯员 江安娜)昨天上午,401路社区公交正式开通运营。401路社区公交由厦门公交集团下属的鹭城巴士集团和思明区滨海街道合作推出,解决黄厝社区的悦海南苑、悦海北苑等安置房及茂后片区等社区乘客“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记者了解到,401路社区公交属于微循环线路,线路长度为7.2公里,往返于悦海南苑北门与BRT前埔枢纽站楼下的前埔公交场站换乘枢纽。该场站上方的BRT前埔枢纽站可换乘快3路、快5路、快6路、快9路等4条BRT快线;同时场站及其旁边的“国贸新城”站公交中途站亦可换乘19路、28路、30路、109路、754路、949路等17条常规公交线路,辐射岛内主要客流集散点及岛外集美、同安、翔安三区主城区。票价方面,401路社区公交专线为一票制1元。
该专线共投放3台6米13座金旅纯电动巴士,车端搭载智能化设备,穿行轻巧、速度快捷,集舒适、智能、节能、环保于一体,将成为片区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坐上这车真的很激动。之前我们小区的居民要外出,得从大门走很久才能到公交站台。”悦海南苑居民陈丽华一大早就带着7岁女儿来体验,她告诉记者,现在家门口就有公交车,方便快捷了许多。作为人口较为密集的社区,投入“身型小巧”的社区巴士,方便背街小巷通行是一项明智之举。“401路社区公交可以服务大约5000位周边社区居民。”黄厝社区党委书记林丽虹说。
仪式现场,鹭城巴士集团业务信息中心经理胡华为透露,该专线的线路规划、道路提升改造、站点设置,得到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从10月中旬开始策划,到正式开通用时仅1个多月,下一步将继续努力,合理优化各个巴士行车线网,让我市居民享受到舒适个性、快速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点击
这些社区公交线路 有啥特别的?
●431路
2013年开通
是全市首条社区公交线路
431路是厦门市首条社区公交线路,2013年8月开通,线路开通初期主要方便湖里区禾山街道禾盛、坂上、围里、枋湖、禾欣、岭下等6个社区的城中村乘客出行。线路开通十年多来,随着沿线地铁3号线开通及BRT快线换乘客流逐年增多,且途经湖里创新园、市政务服务中心、五缘湾天虹、湖里万达广场等客流吸引点。当前,431路由开通时的6台7米公交车增至目前的9台,日均客运量约3000人次。
●430路
客运量最高
日均客运量近5000人次
殿前街道的430路是全市首条投放10米公交车的社区公交线路,于2017年1月开通,是全市目前客运量最高的社区公交线路,日均客运量近5000人次。线路首末两端分别位于厦门自贸片区空港园区的万翔物流园及象屿园区的湖里竹坑,途经高崎、殿前、寨上、长乐等社区或城中村,同时可接驳地铁1号线殿前站、高崎站,是沿线社区乘客及厦门自贸片区通勤族的重要出行选择。
●M39路(原401路优化调整)
思明区第一条社区公交 结合地铁2号线优化升级
莲前街道的M39路前身为思明区首条社区公交线路401路,于2016年5月开通,后与98路整合,并结合地铁2号线开通优化升级为M39路,是思明区服务乘客最多的社区公交线路。线路以地铁2号线为中轴,辐射周边古楼、前埔南、塔埔、高林等社区及会展北、观音山两大商务区。2023年11月该线路增停全市首批公交地铁接驳站之一“地铁何厝1号口”站,为台东路沿线商务区乘客换乘地铁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436路
湖里唯一临崖公交线路 成东荣社区居民的“宠儿”
湖里街道的436路是湖里区唯一一条临崖公交线路,开通于2014年12月,作为唯一一条经过海山路——这条长约两公里、路窄、弯多、坡多的公交线路,436路一经开通,便成为东荣社区居民的“宠儿”。今年在该线路开通九周年之际,为方便邮轮母港周边的东荣等社区乘客往返邮轮母港片区,促进片区公交微循环网络形成,436路改至邮轮母港公交场站始发,极大方便社区乘客往返邮轮母港片区的海上世界综合体购物、游玩。
●M15路(原492路优化调整)
不断延伸线路 满足沿线乘客需求
集美区M15路往返于集美新城与厦门医学院北门,由492路社区公交优化升级而来,接驳地铁集美软件园站、诚毅广场站,途经杏林街道、后溪镇、灌口镇,根据近年来集美新城的软件园三期、莲花新城等客流需求,线路由软件园三期C区的坂山延伸至F区的蔡亭西路。2023年7月,结合灌口镇龙湖嘉誉、联发欣悦湾等小区乘客换乘地铁出行需求的日益增加,M15路再次延伸——由蔡亭西路延伸至小区周边的厦门医学院北门,极大方便小区乘客接驳地铁集美软件园站。
数据
全市共有28条 社区公交线路
截至目前,全市共开通28条社区公交线路,其中湖里区开通社区公交14条、同安区5条、思明区及集美区各4条、翔安区1条,28条线路日均投放车辆数144台,服务乘客约3.75万人次。
28条社区公交中,日均客运量大于3000人次的4条线路,分别为湖里区的31路(原426路优化调整)、430路、431路及思明区的M39路(原401路优化调整)。
记者手记
社区公交开进“最后一公里”
城市公交线网中,不仅只有主干公交线路这类的“主动脉”,还有如“毛细血管”般的社区公交微循环线路。
就拿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来说,那点儿路,说远不远,走个5-10分钟就到了;可也说近不近,拎着一堆水果蔬菜、大包小包,顶着烈日走上5-10分钟,还真是难熬,让人叫苦连天。
如何最大限度解决区域内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能否将公交车开到家门口?2013年,厦门公交集团开通首条社区公交431路,开始探索微循环公交线路。
随着“以轨道为核心、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和补充”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社区公交也逐步推广,有效延伸了公交线网覆盖面,填补区域空白,并根据道路及客流条件投放不同车型的公交车,方便百姓上班、就学、就医、购物甚至买菜的出行,提升了公交出行率。
目前,全市28条社区公交中近九成线路可接驳地铁或BRT站点,亦是主干公交线路的重要补充,满足了居民的出行需求。一条条社区公交线路的落地生根,真切体现了“群众有呼声,公交有作为”。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