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模范生”实在是高 透过数据带您看思明学前教育
2023-12-06 08:22 来源:厦门日报

  龙山幼儿园,孩子们在新校园中快乐奔跑。

  近年来,思明区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园。图为在新建公办园游戏的孩子。

  曾厝垵幼儿园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闽南本土渔文化的魅力。

  绿色教育实践研究。

  第八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改造后的运动场上运动。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3%

  幼儿园公办率71%

  幼儿园示范率82%

  …………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黄丽虹 本版资料图/受访单位 提供)位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城区,却拥有全市最高幼儿园公办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示范率(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思明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成绩单,从这两个“最高”中就可见一斑。

  对于思明区幼儿园家长来说,衡量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各种指标,可见可感。今天,我们透过数据来了解思明区的学前教育。

  最高幼儿园公办率 十足性价比

  19.8亿元

  思明区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的底气来自区委、区政府——2021-2023年,思明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累计约19.8亿元。

  思明区教育局表示,19.8亿元的背后,是思明区委、区政府始终将“教育优先发展”摆在首位。

  不仅是资金保障,思明区定期研究推进教育工作,坚持“一周一例会一研讨”调度协调教育工作,为学前教育发展“开道”。

  109%

  思明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9%。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是指在园幼儿总数与区域常住人口中3至5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超过百分百,应该是因为思明区的幼儿园招收非厦门户籍的常住户口。

  93%

  思明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93%。

  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其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行政府额定最高限价,也就是说,即使无法就读公办幼儿园,孩子也可以选择普惠性民办园,有一部分保教费是政府“买单”。

  这也意味着在思明区的幼儿园就读的孩子,有93%要么在公办幼儿园就读,要么在实行最高限价的普惠民办园就读。

  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达到85%以上。思明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超过这一数字。

  71%

  思明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1%。

  也就是说,思明区幼儿园在园幼儿中,有七成以上是在公办园就读。这意味着公办幼儿园有足够的量,才能“托住”在园幼儿数。

  这一比例也是“含金量”十足——思明区是厦门市的中心城区,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并不夸张。

  这里还有一组数据也让人印象深刻。2019年到2023年,思明区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园,增加3070个学位。

  最高幼儿园示范率 教学实力派

  82%

  思明区幼儿园示范率达到82%,也就是说,超八成幼儿在省级、市级和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就读。 50所

  其实,在示范性幼儿园中,省级和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更有含金量,这是因为区级示范性幼儿园是各区自己评选,没有啥可比性。

  思明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有23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有27所,占厦门省市示范性幼儿园总数的三成,在全市六个区中最高。

  而且,示范性幼儿园分布均匀——思明区实现辖内各街道均有1所以上省级或市级示范幼儿园。

  45%

  十年来,思明区补充幼儿园编内教师394名,使得有编制的公办幼儿教师总数从566人提升至873人。

  这意味着思明区现在有编制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有45%是近十年招聘的。

  有编制的老师保证了幼儿园教师的稳定性,稳定性和保育质量息息相关。

  82.02%

  思明区公办幼儿园编内老师中,八成以上是本科以上学历——过去十年,幼儿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从45.58%提升至82.02%。

  值得一提的是,思明区幼儿园教师中,有18名研究生。

  高学历的教师队伍,也是保育质量的保证之一。

  1个国家级二等奖

  2023年,思明区被遴选为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施模式与实施策略》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每四年一评,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唯一一项国家级奖励,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并称国家“四大奖”)。

  厦门市第一幼儿园《基于幼儿经验的进阶式项目活动实施路径创新的实践研究》获省教育学会2023年“新华·福建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特等奖,这是6个特等奖中唯一由幼儿园申报的研究项目。

  3所幼儿园被确立为“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

  4所被确立为第三届教育部园长培训中心教学实践基地园。

  14所幼儿园被确立为“福建省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

  5所被确立为“福建省幼儿教育研究基地园”。

  点击

  思明学前教育 气质不一般

  如果只从数字来认识思明区学前教育,那是不够的。思明区学前教育的优育还体现在数字背后的精彩。

  应该可以说,思明区幼儿园在“两高”之外,还有“一高”:质量高。一直以来,思明区聚焦课程建设提质,实现优质且有特质。

  在幼儿园里学习割水稻

  厦门实验幼儿园“蜗居”在莲花,面积2600多平方米。让很多人惊掉下巴的是:孩子可以在这家幼儿园学习割水稻——厦门实验幼儿园用了三年时间,闷声干了一件大事:潜心钻研劳动教育,挑战难度系数最高的工程劳动。

  幼儿园将原有的操场“切”出约一半,改造成生态园。生态园有池塘、有田地、有小桥流水,种着蔬菜瓜果,还有水稻——孩子不仅可以学习收割水稻,还可以给生病的杨桃树“打点滴”,帮长势喜人的豌豆加固支架,观察在田间散步的蜗牛……

  实验幼儿园的改革负责人认为,工程劳动让孩子想干、会干、能创造,有指向性地为生活而劳动,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人——孩子们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意志品质,将终身受益。

  大孩小孩读同一个班

  走进第九幼儿园的一些班级,耳边此起彼伏的是“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这是我的弟弟,我们正在用粗毛线编织坐垫!”“我的哥哥最爱我了,他是我的哥哥!”“妹妹,别着急,我来帮你,我们一起试试这个两脚钉,是这样……”

  这是第九幼儿园探索多年的混龄教育实践——这所幼儿园的混龄班,不按照年龄分班,小班的孩子和中班、大班孩子分在一个班,有集中、小组、结伴、个别化学习等多形式活动。

  九幼的实践证明,混龄教育的好处是:大孩子能在角色换位、合作学习中巩固已有经验,激发内驱力。小弟弟小妹妹则能在认知冲突、经验分享中提升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大小龄幼儿在多维互动中相互成就。

  更“丝滑”的幼小衔接

  怎么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丝滑”过渡,是现在教育的痛点。在这方面,思明区也做了让人惊喜的尝试。

  思明区成立2个幼小衔接研究型教育共同体,57个幼小衔接结对共建协作小组,深度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有效衔接。

  这些共同体或是协作小组,要么“一对多”(一所小学牵手多所幼儿园),要么“多对多”(多所小学联合多所幼儿园)。

  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介绍,过去的幼小衔接,一般是在学期末,带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半日游,但是,现在成立共同体和协作小组后,幼小衔接不仅提前了,而且是有课题、有计划的。

  某种角度看,幼小衔接的全力推进,也实现了幼儿园教学“去小学化”。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