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鹭江潮 改革再出发】马銮湾新城:打造“黄金湾区” 宜居宜业宜人
2023-12-18 09:13 来源:厦门日报

  马銮湾新城正逐步向现代化的城市新极点、宜居宜业宜人的生态海湾新城转换。(厦门日报记者 许秋珩 摄)

  12月6日,中欧班列(厦门前场)正式发车。 (厦门日报记者 王协云 摄)

  东方白鹳在马銮湾新城开启越冬生活。(市观鸟协会 供图)

  惠及民生始终是马銮湾新城开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图为马銮湾医院。(厦门日报记者 许秋珩 摄)

  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挂职干部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下沉项目建设一线,协调解决问题。(黄凯帝 摄)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汤海波 通讯员 陈聪艺)让发展更高质量、让城市更高颜值,让生活更加美好。2015年9月,厦门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马銮湾新城开发建设——厦门西翼这片45平方公里的“黄金湾区”,宛如一张铺开的白纸,等待未来写下答案。

  这里是一片充满希望的试验田,每一寸肌理都迸发改革创新信念。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以“生态优先”勇闯开拓,以“民生为本”改善品质,又以“产业兴城”提升能级,从而带来突破性变化,为马銮湾新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后续动能。不到十年时间,这里逐步蜕变为宜居宜业宜人的新“典范”之城。

  眼下,马銮湾新城仍在不断蓄积力量,紧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典范”“智慧型现代生命科学产业聚集地”“中欧班列海铁联运核心枢纽”三大战略目标,朝着“环厦门湾两高两化新极点”全速迈进。

  关键词 产业赋能

  12月6日,马銮湾新城前场铁路大型货场正式开出首趟中欧(厦门)班列,前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同步启用。今后,中欧(厦门)班列将转场至马銮湾新城始发,货物通关、装车、发运等环节一站式办理,助力福建及周边制造业企业高效链接全球市场资源。

  奔行在铁路上的列车,是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马銮湾新城,与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这一重要路径,产生了更强的关联。“火车头牵引着‘中欧班列海铁联运核心枢纽’核心竞争力加速兑现,可以肯定的是,这将促进现代物流产业与多元产业链形成良性互动,激活产城融合新动能。”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负责人说。

  马銮湾新城的发展动力在产业、潜力在产业,突破口也在产业。未来几年,产业将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也是加速兑现“环厦门湾两高两化新极点”的最有力抓手。

  经过多年的思考、调整和发展,马銮湾新城围绕厦门市产业布局,立足发展实际,围绕“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总体理念,展望未来产业方向,瞄准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培育壮大智慧产业、商贸文旅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四大高能级支柱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计划,马銮湾新城将牢牢守住“基本盘”,固根基、补短板、强拓展,吸引人才、技术、资本汇聚,打造创新创智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两大高地。

  这般考量的背后,是马銮湾新城对自身底子的深入探索和放眼国际的高瞻远瞩。业内人士评价,马銮湾新城精准布局产业,赢在当下,更赢在未来。

  关键词 生态底色

  随着冬季的来临,东方白鹳、短耳鸮、黑脸琵鹭、白琵鹭等一批冬候鸟陆续抵达马銮湾新城,开启越冬生活。

  “鸟类栖息马銮湾,说明这儿‘环境友好’。它们是在用翅膀‘投下’肯定票。”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负责人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马銮湾生态环境的认可。

  生态有多好,鸟儿最知道。据厦门市观鸟协会统计,在马銮湾新城已记录到的野生鸟类共计17目42科147种,占厦门野生鸟类种数近四成,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鸟类12种。

  一座临海的新城,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马銮湾新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经过一系列“重塑湾区”行动,展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高颜值”。

  马銮湾以前是一大片滩涂,是围垦养殖无序、泥沙淤积的生态环境脆弱之地,大量污染源还致使其水质长期处于劣四类。为了深度做足“水文章”,马銮湾新城借鉴筼筜湖生态修复治理经验,采取海堤开口、退垦还海、流域治理、生态补水等系统性综合治理措施,累计清退鱼塘虾池约14.95平方公里,将水域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至8平方公里,并新增环湾岸线约25公里。

  此外,立足临海特色,通过精巧设计,马銮湾新城充分利用滨海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打造多个环湾岸线生态公园、湿地公园,并进一步将“生态珠链”延伸至街道、社区,提升城区品位。

  优质生态为马銮湾新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和发展机遇,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现在来看,坚持绿色生态先行这一步不仅走得对,更是造福子孙后代、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事,也因此才有了海、城、山、岛、景在马銮湾新城的交融,以及一系列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生动故事陆续上演。”分析人士如是说。

  眼下,马銮湾新城正持续推动一场巨变:立足全球视野,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典范”,并积极推动将生态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和产业要素,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关键词 宜居宜业

  公开消息显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厦门医院(马銮湾医院)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全面开诊。届时,该院上海总院将派60名专家来厦,并平移肿瘤学、病理学、放射治疗、乳腺癌、胰腺肿瘤等20余个重点学科,让老百姓在马銮湾新城就能享受公平、优质、方便的肿瘤诊疗服务,填补闽西南地区肿瘤专科医院的空白。

  与此同时,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安置社区等社会事业项目的投资及建设远超序时进度,成为马銮湾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引擎。

  “城市规模不一定大,但配套一定要全;建筑体量不一定大,但品质一定要高。”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负责人说,马銮湾新城始终坚持以不低于厦门岛内的标准,加快建设社会事业项目,推动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优居、居有所乐——近日,马銮湾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工程A1-2地块)上榜“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就是对新城建设成果最好的褒奖。

  今秋新学期,包括厦门熹海高级中学、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柏涛实验学校等在内的7所新学校启用,新增8670个学位,覆盖幼儿园到高中全龄段教育。事实上,这几年马銮湾新城在建学校这件事上不遗余力,累计建成各级各类学校43所,先后与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含金量有目共睹。

  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负责人表示,教育是民生之重,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提升了马銮湾新城的软实力,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保障,这背后,还有一层更大的意义——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招引解决后顾之忧,夯实马銮湾新城高质量发展根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通过系统、精致的城市建设,马銮湾新城将“人民至上”理念外化于行,成为本地居民为之叫好、外来投资者为之向往的热土。

  亮点点击

  现场办公下基层

  “现场办公下基层”是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的挂职干部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的行为准绳。据悉,挂职干部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下沉到项目建设一线,与代建单位、施工单位并肩作战。

  “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是很难看出什么门道的。”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负责人说,只有走出办公室、深入工地里,把重心下沉、精力下沉、工作下沉,才能真正“摸清家底”,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更高质高效推动新城开发建设。挂职干部们也说,这工地“下得值”,因为现场最能直接发现问题,能快速寻找办法并及时展开协调。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