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抠鼻掏耳当心感染丹毒 会造成腿、面部肿痛
2023-12-24 15:33 来源:厦门晚报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匡惟 通讯员 张舒姗 陈绍雯 漫画/小牛)丹毒,听起来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某种奇门剧毒。这一名词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不过并非中毒所致,它是一种细菌感染所致的皮肤疾病,而且在皮肤科中属于常见疾病。这种皮肤病虽然常见,却不常听人提起,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记者采访我市皮肤科专家,请他们介绍这一疾病并支招防治措施。

  病例

  腿肿痛长红斑走路难 中年女子被确诊丹毒

  39岁的阿霞(化名)右大腿从大腿根部至腘窝处肿胀得厉害,忍耐8天再也受不住,阿霞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就诊。

  主治医师王志强发现患者患处呈现肿胀性红斑,红斑界限清晰,皮肤温度很高,伴随着疼痛,触摸后疼痛更明显,这些都是丹毒的典型症状。此外,血常规等检查发现有感染迹象,遂收治入院,通过抗细菌治疗以及局部的湿敷、红光照射,实现“标本兼治”。

  目前,患者症状已得到有效缓解。

  小腿肿到别人两倍粗 抗感染治疗控制丹毒

  50多岁的方先生右腿肿胀得严重,尤其是小腿几乎是他人的两倍粗,疼痛更是让他无法正常走路,找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院区皮肤科主任陈建设就诊,被诊断为丹毒。

  每一次开展抗感染治疗后,炎症很快得以控制。但是症状缓解,方先生就不再继续治疗,以至于疾病反复了很多次。

  分析

  为单侧肿胀性红斑 好发于足背和小腿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学科带头人姜晓勇介绍,丹毒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根据病史、皮肤症状即可诊断。

  丹毒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典型症状便是肿胀性红斑,并伴随疼痛,为单侧发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救治,细菌侵入血液,会伴随着感染、发热等症状,造成电解质紊乱、内脏损伤等危害,若到这一步,则需要内科其他学科干预治疗。陈建设说,随着下肢肿胀越发严重,可能造成下肢缺血性坏死,甚至可能需要截肢。如果感染没有控制住,最严重情况会发展为败血症、脓毒血症,威胁生命。

  据姜晓勇介绍,病原细菌会经过皮肤黏膜的细小伤口“潜入”人体。因此,在诊疗细问之下,往往能发现患者在感染前可能会有抠鼻、掏耳朵等行为。

  陈建设说,作为一种丹毒感染性疾病,有三种感染途径,最常见的是直接蔓延,即通过伤口感染。

  除了最常见的皮肤搔抓后出现的小伤口,还要警惕手术伤口、外伤、还有鼻炎导致鼻黏膜的破损、口腔黏膜感染后的破损等等。当细菌进入人体后,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播,甚至可以引起全身系统的感染。第二种传播途径为淋巴途径,影响淋巴液回流,引起局部阻塞,造成水肿。第三种传播途径为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长期酗酒者,由于免疫力下降,也可诱发丹毒。

  姜晓勇说,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广泛存在于水、空气、灰尘等地方,细小伤口接触细菌便可能感染,因此难以规避。不过,在没有伤口时,β型溶血性链球菌则难以侵入,如果有发现皮肤破损应尽早处理。

  提醒

  应进行早期抗细菌治疗 干预晚治疗时间会延长

  姜晓勇主任还提到,丹毒与接触性皮炎症状有相似之处,同样都是以界限清晰的红斑为主要表现,容易混淆。不过接触性皮炎往往有接触过敏原的行为,并且患处伴随着瘙痒。丹毒会有皮下组织水肿,其红斑以疼痛感为主。

  姜晓勇提醒,出现肿胀性红斑的患者应及时就医。细菌繁殖速度快,如果干预得晚,红肿范围会逐渐扩大,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水泡、出血、化脓等,严重者可能进展为系统性感染,治疗疗程也会有所延长。而如果早期干预,则3-5天左右症状便可得到明显缓解。抗细菌治疗首选青霉素,若是存在青霉素过敏等其他客观情况,也可以改用头孢等其他抗生素。

  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有外伤应及时处理

  陈建设说,如有鼻炎、湿疹、脚癣、小腿溃疡等原发疾病,要及时治疗,避免感染源。要控制好慢性疾病的各项指标。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感染加重。不要长期站立,坐着时脚稍微抬高,是改善症状的动作。

  至于预防丹毒,陈建设说,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避免搔抓、摩擦,有外伤应及时通过碘酒、酒精等进行消毒处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熬夜、酗酒,科学运动,保持良好的体质。对于治愈后的患者,更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能够有效降低复发概率。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