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翔安区政府工作报告:稳中求进添动力 锚定航向创佳绩
2023-12-28 07:42 来源:厦门日报

凤翔新城。(魏克丰 摄)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邵凌丰 通讯员 叶晓菲)昨日上午,翔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拉开帷幕。

  会上,翔安区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总结回顾,也对2024年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度谋划。回望过去是为了牢记经验教训,规划蓝图是为了锚定未来航向,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征程中,再创新佳绩。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翔安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克服各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中向好,以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向建区二十周年献礼。

  迈入2024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翔安区将继续围绕厦门“一二三”战略规划,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新更强的翔安力量。

  【回眸2023】

  发展增长稳

  观察翔安区这一年的经济发展曲线,稳定是总趋势,而其中三方面的提升尤为引人关注。

  实体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提升是重中之重——2023年,电气硝子五期等138个项目在翔安开竣工,全区完成工业投资23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四成;引进中铁十八局等8家大型建筑企业,产值规模突破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9%,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翔安区还出台“提振市场信心22条”等7份区级政策,累计为近8万家经营主体降本减负12.6亿元;率先全市成立区金融服务中心,创新“商会+金融”等工作模式,社会信贷规模超700亿元、增长11.5%,市场信心的提振成效显著。

  投资建设的有序扩大为全区发展注入了更强动力。这一年,翔安区新策划亿元以上项目151个、开工2000万元以上项目115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645亿元,持续稳居全市前列;土地征收7159亩、占全市一半,房屋征收35.3万平方米、居全市第二,45天完成庄垵千亩土地征收、60天完成何垄整村搬迁;综合处置低效用地6000亩、盘活闲置厂房楼宇9万平方米,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质效升

  翔安区以工业立区、产业强区——2023年产业发展的繁荣景象,令人惊喜。

  主导产业“稳”字当头。全区“4+3+3”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百亿投资项目天马8.6代全面封顶、瀚天天成碳化硅外延晶片正式量产,迁入新厂房的钜瓷科技氮化铝陶瓷产能居全球第二;全省首个省级海洋高新产业园揭牌动建。

  第三产业“速”字为先。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增至33%、创下近年新高。全区新增2家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体育会展则迈入发展“元年”,在翔安新城内成功举办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女足奥运预选赛、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等多场高规格赛事展会。

  科技创新“强”字为要。数字上,翔安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4%;成果上,嘉庚创新实验室建成全球首条23.5英寸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示范线,百千瓦级PEM制氢装备入选国家首台(套)装备清单;阵容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

  城乡面貌新

  进入建区的第二十年,翔安的城区建设已颇具规模,乡村振兴也迈上新台阶,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

  2023年,翔安的重大片区完成投资595亿元,翔安机场航站区、飞行区工程全面展开;全省最大体育会展场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博览中心开馆投用;翔南片区正式动建;同翔高新城加快拓展,片区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

  乡村振兴的纵深推进,让翔安乡村的面子和里子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全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在翔安召开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翔安全区还新增4个省级美丽休闲镇村,更有红珊汽车文化公园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

  城乡的有序运转需要配套设施的支持。2023年,翔安大桥全面通车,第三东通道开工动建,民安大道、舫山北路、文勤路等“断头路”成功打通堵点,新增城乡道路里程26公里,城区路网持续完善;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域覆盖,市政配套持续提升。

  翔安的环境也呈现出全新面貌,这一方面得益于全区全面推行“大市政”机制,重拳整治乱倒乱盖等“城市顽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批城中村、老旧小区得到改造。如今,翔安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9%,近岸海域水质居全省第二。

  营商环境优

  为什么越来越多企业愿意选择落户翔安?这里持续提档升级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理由。

  2023年,翔安区举办建区二十年高质量发展招商大会等多场区级活动,区属首个自主招商的百亿产值项目——盛屯新能源成功落地,全年新增签约项目151个、总投资超300亿元;此外,“免证办”服务获评全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益企服务”助7家企业上榜厦门市百强民营企业。

  营商环境优化的背后,是翔安区的多项改革举措——2023年,翔安区的改革热度指数居全市前列:村(社区)专兼职人员规范整合工作获省改革办推广;成功开具全市首张房票、实现全市首个100%房票补偿整村搬迁;深度谋划综合改革试点承接工作,落地改革事项50个。

  2023年,翔安区对台交流取得新成效,在全市率先设立台青社区融合公寓、惠台金融服务中心;3个项目入选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对外合作不断深入,全区外贸出口增长5.8%,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居全市第二。

  民生保障实

  翔安区清楚,民生是最重要的事业,因为它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保民生增福祉,让辖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翔安区一直努力的方向。

  教育和医疗是群众最关注的两个民生大项。这一年,翔安区新开办2所高中、10所小学幼儿园,新增各类学位1.5万个,教育事业优质发展;新增医疗机构45家、床位250张,市第五医院、厦大翔安医院双双入围“省单医院100强”,医疗资源扩容提质。

  民生保障可以从一组数据看见成效: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9.3%;全市首创社区救助流动驿站,为困难群众发放补助1.2亿元;会展嘉园全面返迁,珩边居住区、东园公寓一期竣工,让群众居有其所、安居乐业。

  另一组正在“下降”的数据也能从侧面说明翔安的安定:生产安全、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下降20%、44%,刑事、电诈等各类警情降幅均超20%;化解各类积案难件、矛盾纠纷8000余件——信访事项一次性办结率居全市第一,扫黑除恶好评率位列全省第五。

  【展望2024】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浇筑高质量发展新根基

  “工业立区 产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将在新一年更为深入地推进。

  翔安将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工业强区,实施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天马8.6代点亮、中创新航三期封顶、盛屯新能源动建;将构建多元化支撑的产业格局,加快发展海洋高新、航空临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力布局氢能与储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壮大总部金融、酒店物流、体育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还将拓展全方位保障的发展空间,深化园区标准化建设,同时积极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创新开放发展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改革、开放、创新,是2024年翔安发展的三个重要关键词,将为翔安带来源源不绝的活力。

  科技创新驱动方面,翔安将加快科学城Ⅱ号孵化器建设,支持翔安、嘉庚创新实验室产出更多突破性成果;将优化完善创新生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翔安将聚焦综合改革试点,大力争取规则、规制等制度性改革落地,同步探索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扩大开放发展方面,翔安将全面融入两岸融合发展大局,围绕建设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积极先行先试,率先构建翔金同城生活圈。

  深入扩大内需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展的新动能,更多来自内生动力,扩大内需已经成为翔安2024年的重要课题。

  首先,翔安要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建设政策窗口,加大项目深度谋划储备,全生命周期推动项目建设。

  其次,要挖掘消费潜力。翔安将推动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提升打造一批特色商圈、夜市街区、文旅景点;线上线下常态举办各类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

  第三,要提升招商质效。翔安将聚焦链主企业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关键环节及税收就业等实际效益,力争全年新增签约项目120个以上。

  最后,还要激发市场活力。正在推进的市场主体培育工程,翔安将继续深化,力争2024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亿元以上企业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同时深化“益企服务”行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城乡建设

  开拓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在城区建设上下功夫,在乡村振兴上再深入,在2024年,翔安将对现有的空间要素进行重构,开拓发展新空间。

  城区建设方面,将推动片区组团发展。翔安将强化与市级重大片区协同联动,保障厦门翔安机场,支持翔南片区、翔安新城、凤翔新城、同翔高新城的建设。

  精细治理也会与城区建设同步推进。翔安将持续完善“大市政+大城管”协同治理机制,坚决遏制新增“两违”——促进精细化管理样板街区全覆盖的同时,加快建设“智慧翔安”数字底座。

  乡村振兴方面,翔安将全面开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

  基础设施也将持续提升。翔安将力促第三东通道全线、嘉庚大桥开建,力争民安大道、舫山北路等7条“断头路”开工,完善交通路网;全面完成建成区正本清源改造、农村污水治理完善提升;实施22个老城区、城中村改造提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4年,翔安将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减法”。

  首先要“减污”。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其次要“降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提升发展“含绿量”,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

  最后要“扩绿”。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建成开放翔安中心公园,新增园林绿地50公顷、健康步道绿道10公里,新增山上造林1000亩。

  保障改善民生

  传递高质量发展新温度

  翔安将多举措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就业创业“3210行动”,帮助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翔安还将动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特殊群体、困难群众关爱保障,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完善生育托育、青年创业支持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公共服务提质,也是翔安2024年的工作重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续建教育补短板项目19个,新开办学校7所,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优化公共文体设施建管,打造一批翔安特色文体品牌。

  翔安还将注重发展和安全统筹兼顾。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保持常态化扫黑除恶、厉行禁毒、严打犯罪的高压震慑。

  【2024年预期目标】

  2024年,翔安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荣誉榜】

  2023年翔安所获 荣誉表彰(部分)

  翔安区

  ●中国工业百强区(连续第四年)

  ●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试点(全市唯一上榜)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省文旅特派员试点县(区)

  洋唐安居工程

  ●中国人居环境奖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