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创新机制 打通“两违”治理“任督二脉”
2024-01-26 09:46 来源:厦门日报

我市严控新增违建,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环境、高颜值的生态宜居环境筑牢安全屏障。图为东坪山。(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湖里区在金林湾花园小区试点“360”(三方治理、六个环节、动态清零)两违全周期管控机制。

我市推进石头皮山“两违”综合整治工作,治违后打造景观独特的区级山地公园。(湖里城管 供图)

  执法人员开展宣传活动,营造“两违”治理浓厚氛围。(资料图)

市治违办持续推动大数据、信息化在“两违”治理工作中的运用,提升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实现治理智能化。(资料图)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郭跃华 图/市执法局 提供(除署名外)守护安居宜业空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呵护优美绿色生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在厦门,“两违”治理绝不是简单地查违拆违,而是与整个城市的发展进步、全体市民的安全幸福息息相关。如何织密立体、系统的防控治理网,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到“两违”综合治理的全过程、各环节,让我市“两违”治理工作真正实现“管控上全周期、机制上全贯通、责任上全链条”,这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付出、魄力与耐力。

  去年,市治违办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市“两违”管控实际,以全生命周期管控理念,创新提出“四三三”(四个重点类型:农村自建房、工业用地、农村公建配套、住宅小区;三个阶段:审批阶段、建设阶段、管理阶段;三个环节:源头管控、处置整改、责任追究)机制。有了这一套全生命周期管控机制,“两违”治理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朝着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科学化

  标本兼治 除病根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药到病除,而“两违”治理“四三三”全生命周期管控机制,更像是中西医结合——是对“两违”进行全覆盖检查、系统把脉、精准施策、标本兼治,确保治理的科学有效。在系统治理下,一批“疑难杂症”被攻破、一些“弱项漏洞”被填补。

  “通过该机制,我们发现在源头管控环节,就存在信息对接不畅、违法用地缺乏较强管控等‘病灶’。这类问题,在城中村、农村等地更为突出。因此,我们联合相关部门一同发力,推动出台《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公共配套设施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厦门市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市治违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就像在精准把脉后迅速“预防保健”,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滚动修订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豁免项目清单,有效解决了农村公建配套建设、企业业态升级、增资扩产与新增“两违”之间的现实矛盾。

  “再比如,农村宅基地的批后监管不规范问题,也是‘老毛病’。去年,我们联合市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建设局,对岛外四区开展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及批后监管联合调研,目前正积极协调推动同安区开展全省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建设审批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试点。”该负责人介绍,为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按照《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督导的通知》要求,督促镇(街)加强农村个人住房建设批后监管机制建设,由镇(街)牵头组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自然资源所、村建站、执法中队等落实“四到场”制度,把好每一关。

  此外,针对信息共享不及时不充分的问题,去年,市治违办与市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局、市建设局(市城建档案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组织5项信息共享网络调试和系统端口对接,创新推动违法用地查处整改反馈联动、联合惩戒等机制建立以及操作流程制定——不但要全覆盖整体“治疗”,更要做好各环节的“保健”。

  当然,要真正把“病”治好,预防和惩处同样重要。在责任追究环节,市治违办依照《厦门市治理新增两违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城市管理“两违”综合治理月考评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同时对新增“两违”管控不力的提起责任追究建议,实施责任追究41人次,切实增强问责“疗效”。

  精细化

  条块结合 强免疫

  “两违”治理涉及面广,不能单兵突进和零敲碎打,必须统筹各方力量,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内外联动的巡查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责任上全链条推进,更精准、细致地进行治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此前,湖里城管执法人员接到物业举报:金林湾花园小区某栋楼2层露台,突然“冒”出一个雨棚。执法人员立即到现场核实,原来是业主为了防止楼上乱扔杂物,违法搭建了方管雨棚。

  “未经审批的搭建属违法建设,请立即整改……”经现场普法沟通,业主表示将积极配合拆除工作。随后,执法人员采取快速查处机制,当天就组织力量对新搭雨棚进行彻底拆除,并将拆除后的方管进行规整,便于业主回收利用。

  小小一个雨棚,之所以在刚“冒”出头时就被立即发现、拆除。这背后,正是全链条落实责任发挥的作用。

  金林湾花园小区于2022年底正式交付使用,共安置7个自然村1516户,房屋均为毛坯交付,因民俗习惯、功能使用和装修要求不同,“两违”管控、安全纳管难度很大。

  “在市治违办指导下,我们会同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找准住宅小区‘两违’病灶,探索形成‘360’两违治理工作法。”湖里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称,360°是一个圆,不仅体现了“两违”全周期闭环管理,更是责任上的全链条闭环。

  具体来说,“‘3’是明确责任主体,即坚持三方治理,解决源头发现环节的弱化问题。”湖里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社区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城管、资源规划、建设部门履行行业监管责任,物业企业履行直接管理责任,三方既分工又协作,共同推动综合治理。

  “‘6’是方法措施,为实现闭环管理,我们以楼栋为单位细化管理权责,宣传动员居民参与配合,完成‘报、告、巡、查、治、理’六个环节。”该负责人称,“0”则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通过精细化管控,实现新增违建“动态清零”,全力做到安全“零风险”。

  记者走进金林湾花园小区,发现每个楼栋都设有管理责任牌,牌上嵌入装修“线上申报”App。“当小区居民准备装修时,需要主动提交信息,完成装修前申报工作。”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后的‘告’,是指广而告之,当业主进入小区、领取钥匙、乘坐电梯时,都被推送装修管控流程图、装修负面清单等内容,全链条、无死角地被告知违建面临的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

  而接下来的“巡”,是指构建起‘物业落实全面巡、社区落实网格巡、街道落实重点巡、城管落实驻点巡’严密细致的“1+3”联合巡查体系。同时,快处快查“查”的工作也同步落实。“我们一方面强化违建线索核查处置,网格管理人员及时组织勘验核查;另一方面强化验收查处,及时组织隐患整改。在联合巡防过程中如发现新增违建,严格落实控制装修人员、材料进入,暂时停水停电的要求,并责令业主整改。”湖里城管金山中队一名执法人员说。

  到了“治”的环节,则是加强“群防群治”。金山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小区临时党支部,带动小区实现自治自理。同时,落实智治,用好航拍、卫拍等手段,在小区制高点安装公共视频,让“两违”无处遁形。

  最终的“理”,则是在多方参与两违管控的过程中,理顺机制。“我们在市治违办指导下,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固化驻点办公、信息公开、装修报备、联合巡防、完工验收、快速查处等6项制度,形成网格化巡、精细化管和智能化控的“两违”管控经验。”湖里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上述一系列精细到每个“穴位”、环节的责任落实全链条管控,该机制最终取得显著成效——交房以来,小区先后拆除新增违建24处、拆除违规安装碰窗22处,目前小区无破坏外立面情况,新增违建实现“动态清零”;同时,通过小散工程纳管,发现38户业主装修未报备,及时协调组织办理;经过安全监管,1203户装修完毕的房屋均已通过验收,64处安全文明施工隐患得到整改,实现安全“零风险”。

  去年,通过召开住宅小区“两违”管控机制现场会、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让住宅小区“360”精细化两违管控经验,持续在我市更多住宅区域开花结果。

  智能化

  全程把脉 开良方

  市治违办持续推动大数据、信息化在“两违”工作中的运用,提升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实现治理智能化。

  近年来,我市在“两违”治理方面,构建起“天上巡、地上查、网上管”的格局——天上有航拍、卫拍、无人机等高科技巡逻,地上有城管执法人员、社区网格员等全天候巡查,网上则有“两违”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助阵。

  “‘两违’不是靠汇集起来的冰冷数据去治理,而是要让数据信息为我所用,这很像为‘两违’做体检。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得到的数据,要靠我们进一步去分析、研判,进而根据不同个体、情形,总结发现问题。这样,‘两违’管控才更有预见性、针对性、目的性,达到真正的智能化。”市治违办相关负责人举例,比如通过统计、分析“两违”实时体检得到的数据、案例,市治违办工作人员可以清晰总结出哪个区域是问题多发点,具体以什么类型为主,时间上又有何特点等个性问题及共性规律,从而生成一张“体检报告单”。

  这张“体检报告单”,不仅有对数据的分析总结,更会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治理思路,从而实现智能管控——就拿节假日期间控违问题来说,去年以来,市治违办通过提前分析比对月卫拍图斑数量变化、土地征收计划,研判“两违”管控重点区域、点位,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巡查路线、点位。全年共出动401人次,巡查下发疑似问题图斑530宗,对动态巡查发现的新增“两违”问题,第一时间提请责任追究建议,推动治违责任落实到位。

  而针对“体检”中发现的个别基层单位主动巡查意识不强等问题,市治违办则依托平台,将基层中队自行发现并处置到位的问题与市级派发图斑进行比对,纳入月考评范畴,实行奖励加分。去年以来,疑似新增“两违”自行发现、处置率逐季度上升。

  此外,在“医疗技术”方面,同样在升级——紧抓智慧平台建设。“按照‘事进系统、责任进格’要求,目前已完成590个‘两违’巡查网格、4607个人员信息录入,确保可查可溯源。”市治违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二期建设,研发并试点推广“两违”巡查系统、红色利剑App等模块。“这就好比多了几个体检项目,通过全方位的智能体检,基本实现卫拍图斑、挂牌督办‘线上交办循环、限时办结’。”该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两违”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已完成45个内外部系统对接,向上实现与市城市运管服务平台系统集成对接,向下延伸到147个行政村,汇聚资源规划、住房等五大类22个市级数据资源,全面构筑起智能治违“一张网”。

  去年,我市“两违”管控卫拍再升级,监测精度由0.8米提高到0.5米。在科技助力下,市治违办精准分析研判,不断改进管控策略和措施,持续紧盯重点类型、重点环节、重点整治行动,开展“一月一主题”动态巡查“体检”,同步修订疑似新增“两违”问题下发、审核、反馈办法,疑似新增“两违”问题下发、核查及整改时效明显提升。去年,全市有23个镇(街)实现两违“零新增”,持续保持“两违”高压态势。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