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昨日,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厦门日报共同推出“在筼筜,看见美丽中国”主题直播。本报全媒体记者跟随筼筜湖水质管理员、“市民湖长”、工程建设者,以及观鸟、摄影、健身爱好者,以2小时左右的精美画面,多维度呈现筼筜湖的颜值和内涵。据了解,本场直播吸引全网超过300万人次观看,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000万,向全国观众展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颜值生态画卷。
直播画面中,本报全媒体记者首先跟随观鸟爱好者安伟亮来到筼筜湖潮汐广场,近距离看到海水汹涌入湖,许多鱼儿跃出水面,守候在此的白鹭在这瞬间竞相飞起捕食,场面震撼。紧接着,镜头转到筼筜书院,筼筜湖“市民湖长”陈亚进带着记者巡护湖区,讲述了清淤筑岸等治理历程,以及红树林、珍稀动物出现等生态之变。此外,资深摄影爱好者林福成、健身爱好者孙安卡带着记者细数筼筜湖一带的便民设施,包括茶桌、直饮水、站鸟桩、观鸟长廊、健身跑道等,并呼吁大家共同守护美好家园。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颜值蝶变的背后,是一代代人接续努力治理的成果。
镜头又转到水面上,筼筜湖保护中心水质管理员陈清福与记者共同乘坐保洁船,在白鹭低飞、鱼翔浅底的美景中,回顾厦门始终遵循“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治理筼筜湖带来的蝶变。另外,“智慧大脑”也对治理起到关键作用——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及西堤闸工程项目部经理杨黎勇介绍,通过“一纳两排三泵”,可以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湖区的水体交换、防洪度汛、纳潮水量等。
在本报全媒体记者分六路结束与嘉宾们的访谈之后,画面进入慢直播。镜头切换至空中视角,筼筜湖如同一颗湛蓝的珍珠,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记者了解到,此次直播通过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微信视频号、客户端、视频客户端“视界”,以及厦门日报官方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潮前智媒App等渠道播出。“中国经济特区主流客户端联盟”(简称T5联盟)深圳报业集团读特新闻客户端、珠海传媒集团观海融媒客户端、汕头融媒集团汕头橄榄台客户端和海南日报客户端同步直播。
“在筼筜,看见美丽中国”主题直播全网观看量超过300万人次,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3000万。航拍、特写、访谈、慢直播等视角精彩纷呈,许多观众点赞筼筜湖的高颜值。“太美了!”成为评论高频词。有网友留言:“旧貌变新颜,山清水秀美家园。”“白鹭低飞的美景太吸引人,有机会我也要去看。”评论区里,全国各地的观众们积极发送定位打卡,不少来自外地的网友纷纷发问:筼筜湖在厦门的什么地方?如何前往?直播还唤起了大量本地市民的感触。市民罗宏丽表示,此次直播让她特别感动,她不禁回忆起20年前刚到厦门生活的场景。“我们就住在离湖心岛不远的地方,当时筼筜湖的红树林刚刚栽下,白鹭数量不多;20年过去了,如今红树林已长成一片森林,湖心岛一带白鹭飞翔,也不怕人,可见人与自然相处得多么和谐!生活在这座宜居的美丽花园城市中,我们是多么幸运。”另一位市民林西峰告诉记者:“筼筜湖一直是我心中的骄傲。”作为观鸟爱好者,林西峰常常遇到全国各地的“摄友”慕名前来筼筜湖。“筼筜湖西堤是特别好的鸟类拍摄点,大家都自觉爱护环境和设施。”林西峰说。
责任编辑: 吴郁莹,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