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剑武(左)在击剑比赛中赢得胜利。
◥厦外定向队屡获佳绩。
集美中学陈楠在世界级赛事中表现亮眼。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郭文娟 龚小莞)过去两天,本报接连报道了厦门中小学生在排球、足球、游泳、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上取得的非凡成绩。实际上,在定向越野、蹦床、击剑、帆船等小众、冷门项目上,厦门学子也有不俗的实力。今天,本报继续带您了解这些项目在我市中小学的燃情故事。
定向越野
中学生入选国家队 代表中国参加洲际赛
厦门外国语学校定向越野队(简称“厦外定向队”)在全国比赛中屡获佳绩。
在2022年全国定向锦标赛中,厦外定向队在短距离定向、中距离定向比赛中收获颇丰,获得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此次比赛云集了全国各地高手,厦外定向队是福建省唯一参赛的中学队伍。这也是继2019年全国赛事后,厦外定向队在该赛事中再次取得好成绩。
2023年,厦外定向队高一男生游君博入选中国国家青年定向队,代表国家参加洲际赛事,成为全省第一人。
定向越野是一种借助地图、指北针或其他导航工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达各个目标点位的体育运动。比赛中,选手要穿越树林,翻越土坡,跨越障碍,克服重重困难,才能顺利抵达终点。校方介绍,在厦外,并非只有校队队员才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学校体育课上也有定向越野基础教学,每个年段每学期都有两周体育课安排练习定向越野。学校还开设了定向越野社团,每年组织全校定向越野比赛。这项运动既能锻炼体能,又能训练脑力,提升学生识图用图、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很大作用。
蹦床
学校设立基地20多年 走出多位世界冠军
在2024年蹦床世界杯-阿塞拜疆巴库站比赛中,湖明小学输送的蹦床运动员傅玮健与队友周杰荣获双人同步第一名。据了解,湖明小学蹦床训练基地于2002年正式挂牌成立,其后,学校多次被授予厦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等荣誉,为国家、省、市级蹦床队输送了大量体育后备人才。其中,包括青奥会冠军傅梵涛、亚洲蹦床青年赛冠军陈露等。
在2023年全国蹦床青少年锦标赛中,湖明小学学生李宛洛获女子11岁-12岁组网上团体第五名,黄静恬获女子11岁-12岁组双蹦床团体第三名。湖明小学校长洪美玉告诉记者,湖明小学蹦床训练基地成立以来,学校长期与市体校合作,由学校卢宇灵教练和体校蹦床教练一起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卢教练提前到幼儿园选拔好苗子,大班时就开始训练。进入小学后,蹦床训练队的学生每天下午上完第一节课后,由专车送到市体校蹦床训练点训练,风雨无阻,周末和寒暑假也没有放松。学校科任老师都非常关爱蹦床队队员,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辅导,确保功课不会落下。
湖明小学蹦床队能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学校良好的体育氛围。学校通过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和体育社团,融通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技能,大力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蹦床队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体育社团全面开花,啦啦操、艺术体操、排舞队连续几年取得全国比赛的金奖、银奖。学校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育节,形式多样,大大激发学生们的运动兴趣。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落实到位,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击剑帆船
厦门“小剑客”“小水手” 在世界级比赛中夺冠
击剑、帆船等被冠以“贵族运动”或小众运动的项目,也陆续“飞入”寻常校园。近些年,厦门有越来越多学校开展击剑运动,在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赛事中,都能看到厦门“小剑客”的身影。
天心岛小学是我市击剑项目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去年,在福建省青少年击剑冠军赛暨击剑俱乐部总决赛中,天心岛小学击剑队与北附学校击剑队组成海沧区少体校代表队出征,最终捧回7金4银5铜。
在去年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击剑锦标赛上,厦门实验中学击剑队获男子花剑团体冠军、男子重剑团体第七名,蔡剑武获初中男子组花剑个人冠军,黄海洋获初中男子组重剑个人冠军。随后,两人代表中国队参加在巴西举行的第二届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并在男子花剑和重剑比赛中双双获得世界冠军。
在青少年帆船比赛中,厦门“小水手”也有亮眼表现。集美中学高中生陈楠是中国帆船新一代御风少年中的优秀代表。去年2月,陈楠在梅沙教育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总决赛中,获得Topper 5.3级男子组冠军。近日,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科技中学男生路赛亚将代表中国队参加2024年ILCA4级世界帆船锦标赛,这是中国选手第一次参加这项比赛。
延伸阅读
92所基地校72所传统校 助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我市中小学频频在各级体育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与我市织密校园训练网,重视青少年体教融合有关。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我市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联手,在我市中小学推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简称“基地校”)和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简称“传统校”)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基地校92所,传统校72所。通过基地校和传统校的辐射带动,向我市青少年播撒热爱运动的种子,指导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1项至2项运动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2020年,我市授予厦门二中等49所学校为厦门市首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市队校办或市队区办)。目前,我市92所基地校覆盖市体育运动学校开训的23个项目,每年向市级运动队输送后备人才。我市传统校授牌每两年开展一次遴选和创建,72所传统校中,包括国家级1所、省级34所。
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介绍,基地校与传统校的功能不一样。传统校重在普及推广,旨在将长期开展体育运动作为校园的一项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地校则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作为我市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层网络,获资助的金额更高,承担的任务更重。基地校承担体育人才启蒙、培养并输送到市级运动队的任务,有些市队就直接建在学校。如厦门二中直接组建我市甲乙组足球队,代表我市参加比赛,市体育局派出教练指导训练。目前,市体校已与19所学校共建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套路等运动项目的市级运动队,承担代表我市参加省级比赛的任务。传统校与基地校,前者固本强基,后者跃起摸高,两者相结合,优化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布局。(记者 易云霆)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