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两对长者夫妻家中 听他们讲述相伴到白头的爱情故事
2024-05-27 08:03 来源:厦门日报

  编者按

  走过恋爱的甜蜜、新婚的热忱,当我们把岁月的尺度拉长到30年、40年,甚至更长久的时光序列,也许更能体会: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今年5月20日,厦门的一些长者夫妻,共同参加了一场婚纱公益活动。在家人朋友的见证下,他们举行了一场浪漫的婚礼仪式,共圆婚纱梦。其中,有两对分别共同携手54年、46年的夫妻,向记者讲述他们的风雨人生路,回味了爱情最初和最美的模样。

  记者赵张昀(左)采访谢培川、许秀琴夫妻俩。

  10年遥相忆 换来长相守

  关键词 坚定

  ●出镜家庭:

  谢培川,71岁;妻子许秀琴,67岁。

  ●家庭住址:

  思明区嘉禾路

  ●家庭心愿:

  和家人们平安共度每一天。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实习生 颜哲浩 图/记者 张江毅)与记者见面时,谢培川、许秀琴穿着醒目的蓝色情侣装,上面印着空军的图案和字样。军人、军嫂,曾是老夫妻俩骄傲的身份,也见证着他们并不平凡的46年婚姻。

  1975年,在泉州泉港涂岭镇上山下乡的幼儿园老师许秀琴,遇上了从部队回家的“本地郎”谢培川,两个人一见钟情。军人配老师,本是外人看来美满的组合,但无法忽视距离带来的阻隔——谢培川在新疆服役,两人相隔天南地北,但许秀琴说:“我就认定了这辈子只跟他过,嫁给他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不会后悔。”

  谢培川回忆,在部队那几年,两人几乎只能通过写信陪伴彼此——在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信送出去10天,送回来又是10天;许秀琴的父母一开始并不支持,但看到他们的感情十分坚定,也渐渐松了口。有一次许秀琴生病手术,缝了十几针,但她却瞒着谢培川,因为怕远方的爱人徒增担心。“我们是真的‘白手起家’,他坐火车回家结婚时,包里的聘金都被偷光了。”许秀琴回忆着,笑着摇了摇头。

  1982年,他们的大女儿出生了。大女儿最初的童年记忆,就是跟着妈妈去新疆探亲,然后带回香甜可口的葡萄干。母女俩乘火车从泉州出发,到福州转车至乌鲁木齐,再坐卡车一路颠簸进入营区,单程一趟就要七八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因为水土不服,孩子总在路上流鼻血。但她每年都说‘还要去新疆看爸爸,还要去新疆吃葡萄、喝牛奶’,亲戚和战友也都很爱她,喊她‘小新疆’!”许秀琴说。

  异地10年,1987年,谢培川转业回到泉州惠安定居。他们在1990年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女儿们“爆料”:他们的生活从此变成了“她在闹,他在笑”。许秀琴脾气直率,有时忍不住发脾气,谢培川性格憨厚,总让着妻子。“她为家庭付出了太多,我太亏欠她了……”谢培川说。因此,他勤快地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行胜于言;去年许秀琴生病住院,用心照顾妻子的他,不小心把自己也累倒了。

  就这样,他们走入婚姻的第46年,两个女儿也已经长大结婚。

  今年5月20日,夫妻参加了“长者婚礼”活动,第一次穿上婚纱礼服。不善言辞的谢培川单膝跪地,说出了一段让许秀琴热泪盈眶的告白:“我爱你,老婆。家里家外都是你操劳,感谢你的付出,你辛苦了!”他们牵手一起走过红毯,迈向更安宁、更相爱的晚年时光。

  许侯春、陈雪珠夫妇与记者杨霞瑜(右)分享他们的爱情故事。

  相伴半世纪 日子越过越甜

  关键词 理解

  ●出镜人物:

  陈雪珠,75岁;丈夫许侯春,75岁;婚龄54年。

  ●地址:海沧区新阳居住区

  ●心愿:希望一家人健康平安,安享晚年。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 图/记者 卢剑豪)“这辈子第一次收到他送的玫瑰花,第一次穿着婚纱和他一起走红地毯……”说起上周一在嘉莲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参加的长者婚纱公益活动,浪漫的婚礼仪式让陈雪珠难以忘怀,尤其是当丈夫许侯春手捧自己包扎的玫瑰花束表白,她觉得既惊喜又感动。活动结束后,她特地把花束带回家,放在了客厅的显眼位置处。

  当天,嘉莲街道还给这对年逾七旬的夫妇颁发了《金婚证书》,陈雪珠从房间抽屉拿出珍藏着的证书递给记者,细数着她与许侯春携手相伴54年的点点滴滴。“我们21岁结婚,当时哪有什么婚礼仪式,只有亲戚朋友聚在一起,简单吃了一顿饭。” 陈雪珠清楚地记得,1970年 10月10日,他们在南平邵武老家领了结婚证,一切从简。

  在那个年代, 陈雪珠和许侯春没有恋爱,直接进入了婚姻。“说起来,我老婆跟我在一起,真的吃了很多苦!”一直笑容满面的许侯春,回忆起往事,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我一年到头基本不着家,辗转不同的城市打工,在工厂待过,也帮人拉过货、开过车,太多了!”许侯春说。“可不是,两个孩子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拉扯着长大,其间我还要打工贴补家用,所以经常会埋怨他,甚至曾一度想过要分开。”陈雪珠说。

  不过,在陈雪珠的印象中,每次她累了抱怨,丈夫都是静静地听。说到这,许侯春笑着回复:“老婆那么辛苦,她‘发飙’的时候,让一让,互相理解下就好了。”陈雪珠一下子就被逗乐了,点头说道:“他不会吹鼻子瞪眼,虽然也不会哄人,但我发泄完,也就好了,日子总得照过嘛。”后来,在家人的宽慰下,陈雪珠慢慢地也理解了丈夫的“缺席”。他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2000年左右,他们夫妻二人离开了老家邵武,来到了儿女工作的城市——厦门,他们一起在这里安家落户了。退休后的闲暇时光,俩人喜欢结伴在此前居住的莲秀社区做志愿者。

  去年,陈雪珠和许侯春如愿搬进期待已久的保障性租赁房,也结交了新朋友。“早上一起在小区打打羽毛球,下午去公园散散步或者和同伴打打牌,家务分工做,互相照顾……”如今,面对晚年生活,陈雪珠和许侯春异口同声地说道:“满足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先苦后甜的幸福是一种幸运。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