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手机扫一扫就出来了?”孩子不认识纸币引担忧
2024-06-26 14:51 来源:厦门晚报

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助于小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小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原来长这个样子!

  厦门网讯(文/厦门晚报记者 兰云丝 林珊 郭文娟 图/记者 刘东华)前段时间,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教学生认识人民币,我市不少学校老师发现,班上许多孩子竟然不认识人民币。“孩子不认识钱,金钱观、消费观也越发模糊。”不少老师、家长表示担忧。

  孩子不认识钱与移动支付普及息息相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6%。而今年一年级的孩子多出生于2016年、2017年。他们出生后,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很少接触现金,对钱的实际认识和感知也就变得模糊,这或许会影响他们养成正确的金钱观。

  【调查】

  孩子不认识纸币 却会使用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盛行,不少小学一年级学生对纸币十分陌生。近日,在金尚小学和吕岭小学门口,本报记者用人民币随机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在采访的多名小学生中,有两名一年级孩子不认识5角的纸币,有3名一年级孩子不认识1角和1分的硬币。

  “纸币我很少用,可以用手机支付,为什么要用纸币?”金尚小学学生团团很疑惑,她平时也很少见父母用纸币。“纸币找钱很麻烦,我不会算,还不如扫码支付。”吕岭小学学生林同学告诉记者,“尤其是还要算角和分,硬币带在身上也很重。”

  东渡小学数学老师徐雅秀在课堂上也发现了这一情况。“目前一年级的教材中,有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但在上这堂课之前,班里绝大部分孩子都不认识纸币。”徐雅秀告诉记者,“不少孩子可以用智能手表进行移动支付,实际生活中用纸币去购物的经验非常少。”

  【实践】

  基本学会人民币换算 但角分的掌握依然较薄弱

  芊芊是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展城校区一年级学生,前不久数学课上刚学习了《认识人民币》一课。“到现在也没学精,尤其是分、角的换算比较不熟练。”芊芊妈妈富贵说。

  富贵说,老师发了一些练习,尽管孩子基本认识了人民币面额,但涉及换算就有点不大利索。为了加强实践,她时不时给芊芊3元、5元、10元,让她去楼下便利店买盐、酱油、醋等日用品。有时,她还会给二三十元让芊芊请同学喝饮料,记下每人花多少,一共花了多少。“通过自己去买东西,孩子喜欢,也基本学会了人民币的换算,但对角、分的认识依然比较薄弱。现在角都很少用了,分几乎用不到,那些换算题如果跟实际生活接轨,会不会更好?”

  莲龙小学二年级学生石头的妈妈真真至今还印象深刻,去年儿子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还特地去买了一套教具。生活中基本都是电子支付,在学习之前,石头基本没接触过人民币,甚至不明白买东西为什么要用现金。

  真真说,一开始在人民币换算问题上孩子学得比较吃力,她就让孩子在生活中运用,比如,给他5元去买葱、20元去买文具等。虽然在生活中使用现金支付的机会有限,但作为一个知识点还是要掌握的。

  【担忧】

  孩子对现金、商品价格没有概念 金钱观消费观变模糊

  相对于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就更加抽象了。

  徐女士的儿子还不到6岁,端午节拿了100元去买玩具,找回15元,一张10元和一张5元。孩子开心地和妈妈、外婆说:“我们不仅买了玩具,还赚回两张!”

  在不到6岁的柔柔眼里,100元就很多很多了。柔柔妈妈说,平时女儿的玩具都是网购的,也很少带孩子去实体店买东西,所以孩子对现金、对商品的价格都没什么概念,“以后还是要让孩子接触一下人民币,多带去商场看看物品的价格,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也很重要”。

  也有家长担忧,在孩子眼里,钱只是手机里、电话手表里的数字。他们对于钱是怎么来的,钱是如何花出去的,缺少直观感受和具体认知,这对塑造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理财观恐怕有影响。家长陈女士曾向6岁的儿子灌输父母赚钱的不易,没想到儿子却说:“你上班不就是坐着吹空调打电脑吗?钱不是手机里扫一扫就出来了?”

  槟榔小学德育处副主任陈永岚也有同样的感受:“除了过年过节可能会收到纸币压岁钱红包外,这一代人出生后就很少接触到现金了。不认识纸币,孩子们对于金钱的观念会越发模糊。”

  【对策】

  学校开办“数学银行” 教学生设计理财方案

  徐雅秀说,因为纸币用得少,不少一年级学生在学习退位减法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类似12-7=5这样的算术题。”在她看来,认识人民币依然十分重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现金依然是最基础的支付手段,认识纸币依然是孩子们必备的技能。

  为此,学校也各出“奇招”,培养孩子认识纸币,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徐雅秀在课堂上特别开办了一个“数学银行”,孩子们可以通过日常的积分,赚取特制的小型“人民币”,积累到一定数额,就可以到“数学银行”换取心仪的小礼物。在一换一取中,加深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识。

  陈永岚介绍,槟榔小学开展了基于小学数学课本的“以学为中心,发展学生金融素养”主题活动。一年级孩子进行实践教学,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设计购物方案,进行分、角、元的加减练习。

  针对高年级的六年级学生,槟榔小学则设计了《龙宝生财记》的理财教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实地走进各大银行,了解存款和理财利率,每个小组都设计了独一无二的理财方式,分享了自己的理财方案。

  “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希望通过认识和使用人民币,让孩子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对高年级的孩子而言,通过对利率的计算和理财产品的设计,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进而培育良好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陈永岚表示。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