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水母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供图)
扫码看市民发现龙舟池水母视频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6月24日晚,市民林先生在龙舟池畔散步时,看到池里浮着一只水母,有两个成人拳头大小。“我就住在附近,还是第一次在龙舟池看到水母。”林先生说。
林先生拍到水母的视频也吸引了不少网友的注意。有网友说,听说龙舟池出现过陈嘉庚水母,这次的水母是不是陈嘉庚水母呢?就网友的疑问,记者联系了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陈楠。
陈楠观看视频后分析,林先生在龙舟池拍到的水母极有可能是陈嘉庚水母,但是因为视频不是很清晰,需要看到活体样本才能确认。
主要生活在海洋的水母为什么会出现在龙舟池?陈楠推测,水母幼体可能是在龙舟池抽水过程中进入池中。在之前的实验室记录中,龙舟池内曾发现过水母,其中包括了陈嘉庚水母。
陈楠解释,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母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7月频繁出现,它们有独特的习性,往往会在温度较低的清晨、傍晚或夜晚浮上水面,而在温度较高的中午则会下沉。厦门这个季节的海域中可以观察到多种多样的水母。然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同水母的毒性各异,因此,不建议大家直接触碰。
名片
陈嘉庚水母
1924年,在厦门大学工作的美籍教授S.f.Light,在厦门海区发现了一个水母新种。后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将其命名为“陈嘉庚水母”,其拉丁文学名为嘉庚先生闽南话名字拉丁化而来。陈嘉庚水母属于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我们日常吃的海蜇也是这一类水母。
陈嘉庚水母有哪些特征
半球形的伞部直径40mm至120mm 有着光滑的外伞表面,伞盖上密布着红褐色的斑点 具有8条口腕,长度为伞径的2/3,末段有一条长的鞭状附属物
提醒
遇到水母不能用手抓
水产专家介绍,水母是刺胞动物,受到刺激时会放出刺细胞,通过刺细胞释放毒素。水母的毒素很复杂,有神经毒性或蛋白毒性,被水母蜇伤后,刺痛、红疹是比较轻微的反应,还有可能会出现呕吐、发烧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引起休克或死亡。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对水母进行识别,请尽量远离水母。
若遇到水母,不能用手抓,即便是已经死亡的水母,只要是处于湿润状态的刺丝囊都有可能刺伤人,漂上海滩的水母碎片也请不要触摸拾取。万一被水母蜇伤,应第一时间上岸,不能用淡水冲洗伤口,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干净镊子或衣服去除残余的水母组织,再用干净的海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简单处理伤口后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