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三家村的“局部阵雨”。(图/记者 林铭鸿 摄)
树上的蝉正在“喷淋”。
扫码看视频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谢嘉迪)晴天忽降“毛毛雨”,先别怪天气多变,这有可能是树上蝉在集体“撒尿”。最近,有不少市民游客在逛厦门大学时被“滋”到了。专家指出:“蝉尿”无毒,主要是水分,基本不会致人过敏。
步入7月,羽化破壳而出的成蝉纷纷来到枝头,带来了悠悠蝉鸣的同时,也降下“甘露”。
“实际上,‘蝉尿’是由蝉吸取树汁后转化来的,95%为水分,其他为植物汁液里糖之类的有机质成分,接触到身上一般不会出现过敏之类的症状。”市绿化中心高级工程师佘震加解释道:“蝉每天要喝掉其体重300倍的木质部汁液来满足营养。(以一只成蝉5克为例,相当于1.5千克木质部汁液。)而它们又是‘直肠子’,体内存不下太多水分。吸食树木汁液时,上进下出,一些多余的水分随着新陈代谢,就成了所谓的‘蝉尿’排了出来。”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蝉也要“吸汁排尿”给自己降温散热,新陈代谢增强也是近期“尿雨”频发的重要原因。对此,有市民取巧:看到树上有蝉,快步跑过去,以为可以避开,但被淋到的概率反而更大了——这是因为蝉被“吓尿”了。“体重越轻飞越快,蝉也深谙此道。当它们察觉到有东西忽然逼近,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会加速排泄、减轻身体重量快速飞离。像路边常见的黑蚱蝉,自己离开的时候还会发出短促而尖锐的蝉声招呼同伴们快跑。因此当有人快速经过时,常常会看到一树蝉边飞边尿的场景。”佘震加说。
虽然无毒,但是被蝉尿到,“侮辱性”却极强。有没有办法控制夏蝉的数量呢?佘震加认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环,蝉还有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繁殖的作用。尽管它们会吸树汁,但其量对于树木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成虫的蝉寿命也就一两星期,为此耗费人力、物力去除蝉,成本太高,而且造成的生态影响可能会得不偿失。”
据了解,我市常见绿化植物,如盆架子、台湾栾树,它们的汁液尤其受到蝉的青睐,但像棕榈科的大王椰子树上,一般看不到蝉。究其原因,这是因为这类树“皮太厚”,蝉的口器仅有不到一厘米,插入这类树的树皮基本够不到木质部,喝不到树汁也就不爱上这些树了。
提醒:“蝉尿”里含有少量糖分,洒在路边车上,长期不清理还是容易给漆面留下印子。不过清理方法也很简单,不必使用特殊清洁剂,用清水擦拭即可。
释疑
“蝉尿”成分主要是啥?
蝉以吸食树的汁液为生。树的汁液营养价值不高,这也导致蝉只能不停地吸,才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这些“蝉尿”,准确地来说是蝉吸入体内的树汁,95%为水分。
为啥蝉有那么多“尿”?
蝉每天要喝掉其体重300倍、约1.5千克的木质部汁液。
天气越来越热,蝉也要“吸汁排尿”给自己降温散热。
另外,当蝉察觉到有东西忽然逼近,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加速排泄、减轻身体重量快速飞离。
哪些树种蝉最喜欢?
蝉比较青睐盆架子、台湾栾树等。
“皮厚”的树种,如棕榈科的大王椰子树等,一般看不到蝉。
责任编辑: 吴郁莹,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