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昨日来贴三伏贴。 (厦门日报记者 刘蓉 摄)
小朋友在市中医院接受儿童扶阳灸。 (厦门日报记者 刘蓉 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李婷丽)昨天正式入伏,也是三伏贴的头贴时间,我市各大医疗机构启动三伏贴贴敷服务。昨天上午,在厦门市中医院,不少市民早起赶“三伏集”。才早晨7点半,市中医院门诊处设立的三伏贴成人贴敷区与儿童贴敷区均已排起长队。仅针灸科一个科室,截至上午11点,贴敷人数已经超过800人次,同院的儿科上午也已达到600人次左右。
在现场,50岁出头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她贴敷三伏贴的历史已有30年了。过去是因为支气管炎每年定时贴敷,贴敷近20年期间,病情一直很稳定,没有在冬天发作过。她的身上能隐约看见一些三伏贴贴敷起泡后的小疤痕。前几年,她感觉身体状况不错,暂停贴敷,去年开始,因为更年期激素变化产生的一些身体不适,她重新开始针对关节疼痛、腰膝酸软等症状贴敷三伏贴。“贴了这么多年,体质感觉还是比较稳定。”她说。
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二病区主任医师吴秋燕介绍,三伏贴其实就是夏季养阳,冬病夏治的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手段。三伏贴最适合秋冬季易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患者,以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往年相比,今年来贴敷三伏贴的人群不再局限于虚寒体质的人群,还增加了不少慢性病患者。总体来说,今年贴敷人群有两个特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后咳嗽、咳痰、咽痒的这部分人群较多。
中伏和末伏开始时间分别为7月25日和8月14日。错过头伏的市民不用担心,可以从中伏开始贴“三伏贴”,补伏时间在8月4日,效果一样。
【同步】
艾灸保健热度上升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 实习生 陈语轩)暑气蒸腾,中医馆艾灸的热度也上升了。
10日下午5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湖光路上的一家艾灸馆,店里前台位置摆放着三伏天和艾灸产品的介绍,四张用于艾灸的理疗椅也放置在店内醒目位置,旁边的货架上还有一些手工艾条。
“三伏天要到了,来做艾灸理疗的顾客也变多了,一天的顾客量近20人。” 门店负责人蔡先生告诉记者,除了“智能艾灸椅”,门店还配有“智能艾灸床”,每次时长约为40分钟,价格在30元至100元不等。“使用艾灸产品养生保健,能起到健脾和胃、补虚助阳、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不过有没有效果,多久起效,还是要看个人体质。” 蔡先生说。
10日下午6点,记者来到南湖公园附近的华医馆,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馆内有200元一次的“陈艾祛湿床灸”、220元的“手工灸”以及40元一次的“盒灸”。“最近来咨询的客人相对会多一点,有时候需要等位,最好提前预约。”工作人员称,目前门店每天大约有15名就诊人员,相较上月增长了30%以上。
防晒产品抽检合格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陈颖)随着“三伏天”大幕开启,户外的紫外线辐射更加强烈,各种防晒产品的需求量激增。近期,厦门市场监管部门抽检了市场上销售的20批次防晒产品(其中2批次儿童防晒产品),检测结果均合格。
据了解,此次行动中,检查人员还对75家相关企业开展检查。其中1家企业经营未备案的普通化妆品、1家企业经营标签不符合要求的化妆品,市场监管部门均已立案调查。此外,检查发现部分企业存在进货查验记录不完整的问题,检查人员现场指导企业学习进货查验要点,并要求企业立整立改。
【提醒】
贴敷后两天内忌食冰及生冷食物
市中医院医生吴秋燕提醒,三伏贴刚贴敷完的两天时间里不宜直接喝冰水或是吃冰棒,瓜果等生冷食物也应相对忌口,少食贝壳类以及虾、花蛤、螃蟹等海鲜,使用空调、风扇时注意不要对着背吹。
贴敷三伏贴,非常容易起泡。吴秋燕建议头伏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如果是过敏、瘢痕体质,在有温热瘙痒的感觉时,哪怕只有半小时,也可以取掉贴敷的药物了。随后,可以在贴敷部位厚涂芦荟胶或是烫伤药膏,预防起泡。已经起泡的市民,不宜自行挑破,应注意观察,及时到院处理。
吴秋燕强调,三伏贴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孕产妇是绝对禁忌人群。正在接受相关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冬病夏治”期间,也不能盲目减药、停药,以免导致疾病加重。
三伏天养生应注意啥?
●预防中暑:三伏天气温高,易出汗,需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多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避免贪凉:避免过度贪凉。减少冰镇西瓜、啤酒、冷饮的摄入,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同时易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或风扇,以免引发空调病或感冒。
●健康饮食:多食用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瓜、冬瓜等。这些食物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胃肠功能。
●适当运动: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温度适宜时进行散步、慢跑、太极、八段锦等相对舒缓的运动,使得机体气血畅通。
●保持睡眠充足: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足够的睡眠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保持情绪稳定:高温天气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因此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