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预防溺水日 | 认识“海的脾气”提防看不见的危险
2024-07-25 16:42 来源:厦门晚报

■美丽的海岸线吸引游客。记者 肖家豪 摄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汪燕妮 匡惟 朱亚圣 颜梅丽 通讯员 陈苹 黄诗睿)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联合国大会设立这个宣传日,旨在提高人们对溺水风险的认识,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溺水是全球非故意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儿童群体中尤为突出。

  绵延的沙滩、浪漫的海岸线,厦门作为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是夏季旅游打卡热门城市,同时也更有责任和义务强化群众溺水预防意识、提升救援急救水平。专业救援人员提醒,受潮汐影响,滨海环境复杂,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市民游客在游玩时要时刻注意海况的变化情况。

  此外,暑假期间孩子们游泳、戏水更为活跃,溺水事故进入易发期、高发期。除了海边、游泳池等水上运动区域,居家生活中同样也可能存在溺水风险,家长们更要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案例】

  北方游客不识潮汐规律 下海玩水遇险幸被救起

  18岁的小五(化名)趁暑假来厦门玩耍。他是北方人,看见大海特别兴奋,每天都要去海边打卡。有一次下海玩耍时,不懂潮汐规律的小五溺水了,幸好被路人及时发现,迅速施救并呼叫120急救。

  在路人和120急救人员的接力抢救下,小五心跳恢复,但仍旧神志不清、呼吸困难,被就近送往厦门弘爱医院急诊科,被诊断为“溺水(海水)、心肺复苏术后综合征”,经肺CT检查,小五伴有严重的肺水肿。好在抢救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顺利康复出院。

  同样因“不识海性”遇险的,还有一对江西母子。事发时,年轻母亲带着7岁的儿子在五缘湾海边玩水,不小心滑进深水区,双双溺水。恰好五缘湾水上义务救援队的志愿者们正在海边执勤,队员李海雷、徐荣华迅速将这对母子救起。

  据悉,五缘湾水上义务救援队成立14年来,救起的溺水者已有76人。

  幼童游泳池里玩耍呛水 溺水两三分钟被教练发现

  上个月,不到5岁的童童(化名)到游泳馆学游泳。上完游泳课,其他小朋友都陆续上岸了,教练在岸上纠正指导几名小学员的动作,童童还舍不得离开泳池,继续在水里玩耍。

  看到游泳课已结束,救生员也放松了警惕,低头看起手机。就在此时,在水里玩耍的童童一下子没踩稳呛水了。童童溺水两三分钟后,教练发现了意外情况,赶紧将他救起来。见童童颈动脉搏动微弱,呼吸消失、无意识,教练立即予以心肺复苏。直到童童心跳、呼吸和意识都恢复后,由120送入市儿童医院救治,所幸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小伙子腿抽筋水里失去意识 村民合力尝试心肺复苏

  前不久,家住漳州平和九峰镇的村民曾金元和曾宪德,合力救起了一名溺水的大学生,这名学生是放暑假与同伴相约到附近双溪仔水域游泳的。

  事发时,不少村民正在溪里戏水,突然一声喊叫引起曾金元注意:“谁家小孩沉下去了!”熟悉水性的他立即潜入三四米的深水区搜寻,发现一名小伙子头朝下沉到水底一动不动。曾金元奋力蹬水,将其往上拽拉出水面,同时呼喊其他村民帮忙。

  岸边的曾宪德见状,立即跳入水中游过去,旁边有热心村民扔过来一个游泳圈。在曾宪德和另一名村民协助下,曾金元将溺水小伙子推上了岸。见小伙子面色发白,没有呼吸,经常刷短视频学急救知识的曾宪德立即尝试心肺复苏,曾金元和他两人交替进行,抢救20分钟后溺水小伙子渐渐恢复意识,随后赶来的民警和急救人员将他送到医院。

  小伙子的父亲告诉曾金元和曾宪德,儿子刚开始在浅水区热身,后来到深水区的时候突然腿抽筋,然后就在水里失去了意识。目前恢复情况良好,因为肺积水,还需要住院观察治疗几天。

  一岁多宝宝家中溺水 “祸首”竟是浴室里的一盆水

  从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河湖、水库、泳池、海边等是溺水多发地,不过,家有小朋友的要特别注意,即使是在家里同样存在溺水风险“高发地”,比如装满水的大桶、水盆、浴缸等。

  前不久,1岁5个月的欢欢(化名)就在自己家里溺水了。当天,她独自在客厅玩耍,妈妈正在厨房忙着做饭。过了一会儿,妈妈想起有好一阵子没听见孩子的声音了,赶紧跑出来查看,欢欢不在客厅。妈妈急了,在屋子里寻找,发现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到浴室,一头栽在一大盆水里。

  妈妈吓坏了,一把抱起孩子,欢欢口唇发绀,呼之不应、四肢瘫软,刺激后哭声微弱。经过胸外按压,孩子口鼻腔里流出些水,口唇仍发绀,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就诊。

  【提醒】

  孩子玩水家长应在身旁 夜间不要下海游玩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应急保障组组长郑成炜说,近段时间以来,在海边游玩的市民、游客多了不少。他注意到,有些带孩子的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觉得越多人玩的地方肯定越安全,于是放松警惕,任由孩子独自在海边游玩,自己则在几十米外的地方坐着聊天或玩手机。

  此前,他曾救起一名小孩,这名小孩混在人群里玩水,结果意外落水。当他把小孩救上岸,询问其父母在哪里,没想到孩子的妈妈离得比较远,接到电话10分钟后才急急忙忙赶到现场。

  除了溺水,在海边玩耍还有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郑成炜提醒,海边玩要防止被贝壳、海蛎等划伤。不少市民游客会趁着潮水退去时“赶海”,到滩涂上的水坑挖花蛤、螃蟹、小鱼等,其实这类水坑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陷进去,越挣扎会陷得越深。

  “夜间不要下海游玩,因为夜间光线差,一旦发生意外救援难度会比白天大很多。”他说。据了解,厦门的多处海岸线有救援人员、志愿者巡逻,引导海边游玩的市民游客注意安全。“有些海域是禁止游泳的,喜欢海泳的可以选择海滨浴场。比如环东滨海浴场,配备有专业救援人员,一般在白天天气情况正常时,满潮前后两个小时免费开放。”他说。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