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份菜的推广,对于酒楼和饭店有一定难度。 记者 陈立新摄
■ 餐饮品牌推出不同分量菜品。
■厦门一家餐厅推出的小份餐食。受访单位提供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许纳芳)点一份不够吃,点两份又怕浪费,这样的尴尬你遇到过吗?近年来,以“小份菜”“半份菜”为主的“一人友好”餐食发展迅速,不仅满足了许多单身群体的用餐需求,也有助于解决舌尖浪费难题。不过,记者发现,随着行业发展,消费者选购这些菜品时也遇上一些新的问题。
门店
小份菜菜量模糊 消费者难以把握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商圈发现,多数门店都提供即位菜、半份菜、一人量的主食和菜品。在中午时段,商圈周边的上班族和学生群体对单人用餐的需求尤为旺盛,一些门店等位的消费者还排起了长龙。
位于莲岳路附近的一家拉面馆,商家推出了多种不同分量点餐选项,消费者可以选择“少点面”和“多点面”。不过对于多和少之间的差别,商家并没有介绍。市民陈先生说,第一次到这家面馆吃饭时,看到菜单上的选项提示觉得很贴心,可以减少浪费,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是男生,饭量大,点小份不划算,下意识选了“多点面”,结果发现这家面馆太实在了。“中午单点一份面就吃撑了,如果能把分量再具体一点就更好了。”
市民朱女士近期在外用餐时也产生类似的困惑。在位于宝龙一城附近的一家水煮鱼店,朱女士发现,小份的青椒水煮鱼适合1-2人食用,售价138元,而大份的、适合3-4人食用的同款青椒水煮鱼,售价为198元。“和朋友吃饭时,点大份显然超出了我们的食量需求,但点小份又觉得性价比不高,因为价格和分量的变化不成正比。”朱女士说。
此外,朱女士到部分酒楼、饭店用餐时,发现店里适合一个人吃的小份菜选择并不多,有些爆款菜品即使写了小份,但并没有标注具体克重,上菜时分量依旧偏大,足够2-3人一起吃。
线上
点单配送有门槛 消费者购买受限
除了线下用餐,许多消费者在线上点单时,也常常碰壁。家住瑞景附近的小郭是一家网红凉皮店的常客,一个人租房住的她懒得做饭时,就会简单点一份凉皮。最近,她也遇上了点餐的烦心事。这家凉皮店设置了20元的外卖起送价格,如果单点一份凉皮,只要13元,一个人吃刚刚好,但达不到配送价格,必须要再购买其他东西凑单才能配送。夏天气温高,前几天中午小郭为了凑单点了两份凉皮,准备分两顿吃完,但是到晚餐时间打开外卖盒发现,凉皮已经变质了。现在单价8元的瓶装汽水,成了小郭最常点的凑单单品。“我不爱喝汽水,只想吃份凉皮,为了点单只好妥协了,一个人吃饭怎么就这么难。” 小郭说。
此外,记者注意到,不同外卖店对于菜品分量的标注方式千差万别。有的商家会明确标注具体克重,如“300克” “500克”等;有的则使用模糊的描述,如“一人份”“大份”“小份”等,而没有具体的数值说明。位于江头附近的一家福鼎肉片店,在平台上线了大份、中份两种规格,单价分别为22.9元、19.9元。不过点开详情页面,两者的分量只写了“一人份”。都是一人份,两者的分量究竟差多少呢?许多消费者表示,他们原本希望通过选购“小份菜”“一人量”来减少浪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种种不便,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
酒楼
热推单人小份餐 但订单量并不大
早在几年前,厦门就曾兴起过“小份菜”“半份菜”。不少酒楼、酒店、火锅店等传统印象中适合多人聚餐的门店都曾推出过一人食餐品。比如海底捞、凑凑等火锅店,推出可供1-2人食用的小份汤底,配菜也有半份的选项。
佳丽海鲜大酒楼、牡丹大酒楼、亚珠大酒楼等曾推出适合单人品尝的小份餐食,将原有的3至5人份的大菜,比如鲍鱼红烧肉,均分成若干小份,让消费者既享受到酒楼美味,分量上一个人也可以吃得完。
时至今日,打开外卖平台,依然可以看到不少走中高端路线的酒楼在热推单人套餐。不过,相较于小餐馆月售3千多单的订单量来看,中高端酒楼的订单量并不高。这背后,也反映出发展小份菜所面临的多重挑战。
分析
不同品类分量差异大 需加强行业标准规范
餐饮业内人士林先生介绍,餐饮的细分类别很多,小份菜的推广对于商家,尤其是中高端酒楼和饭店而言,是一次不小的考验。一方面,将原本为多人用餐设计的大菜改造成小份,不仅要求食材的新鲜度与烹饪技术达到更高标准,还对食材的采购、储存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此外,小份菜的推出往往伴随着包装材料的升级与更细致的处理流程,这无疑增加了商家的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消费者认知与市场需求的错位也是制约小份菜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小份菜契合了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与节约食材的理念,但消费者普遍将其与“低价菜”划等号,对于售价相对较高的精致小份菜肴接受度较低。加之市场上缺乏统一的小份菜标准,不同品类之间的小份菜分量差异较大,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选择困惑。
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曾升认为,小份菜可以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但难以成为餐饮市场的主流趋势。“要推动餐饮行业多样化发展,让不同用餐群体都能吃到符合自己口味和需求的菜品和分量。” 曾升表示,这要求餐饮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菜品设计,优化外卖配送策略,同时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共同促进餐饮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