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通过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信息系统开展“云调解”。实习生 肖昊 摄
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据不完全统计,厦门目前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32万人。其中,配送和快递行业(骑手)约10.6万人、出行网约车人员约15.4万人、家政服务人员约4.8万人。
海西晨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厦门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中的新做法、新成效。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记者 张鑫惠 蔡惜雯)市、区两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提供线下“一站式”服务,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帮助化解劳资纠纷,线上举报平台开通了“云调解”功能……厦门市畅通维权渠道,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效维权。
18条举措
维护劳动者权益
为了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厦门放心工作、舒心生活,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的规范发展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探索建立具有厦门特色和创新意义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模式。
今年7月21日,厦门市委办、市府办印发了《厦门市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若干措施》,推出18项措施,包括强化权益服务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引导督促企业规范管理、加强法治保障四个方面,进一步维护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2023年9月,厦门市成立全省首家实体化、一站式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权益保障中心由厦门市人社局牵头,由市总工会、市司法局等27个民生服务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建设。
厦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经通过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模式,向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维权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已受理案件714件。
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信息系统也在进一步优化中,平台建成后可实现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监测预警和决策分析支持的一体化管理。“平台还具备‘云调解’功能。”该系统负责人黄健介绍,系统将进一步归集新就业形态用工管理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的线上线下业务及公共服务内容,让服务保障工作全部在“一张网”上运行。通过该系统,可监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创新机制
提供全链条服务
“我们的服务基地既可以帮劳动者维护权益,还可以帮助他们就业。”湖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傅戎介绍,2022年,湖里区人社局协同区法院、区总工会、区司法局等部门,在全省县区一级率先出台《湖里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措施》,并延伸制定《厦门市湖里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基地工作方案》作为配套机制。目前,湖里区搭建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基地,提供就业推荐、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化发展规划、劳动权益保障等全链条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湖里区通过建立“一基地、多协同、共服务”的仲裁员、调解员、工会干部、法律援助律师驻点协同模式,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效维权。基地发挥着信息枢纽的作用,窗口工作人员收到维权诉求以后,需要迅速、准确地判断案件情况,并在相关系统内填写表单,运用信息化手段将诉求流转到相应部门或调解组织进一步处理。
“新就业形态用工形式是多样化的,法律关系也更加复杂。”傅戎说,案件分流和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让纠纷以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得到化解。据了解,自基地运行以来,已接收到新就业形态劳资纠纷案件约350件,其中70%案件可通过多部门协同调解达成和解。而在调解成功的纠纷中,有一半实现一天内化解。目前,湖里区在全区企业、园区、行业协会中组建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309家,并与当地公安、市场监管、邮政等部门打通了数据共享渠道,动态掌握企业用工情况。
相关链接
行业协会助力 劳资纠纷化解
“快递员碰上薪资、福利、劳动合同方面的纠纷,可以到我们这里来求助。”市快递行业协会秘书长朱毅福说,去年5月8日,市快递行业协会在市邮政管理局、市司法局指导下,成立了厦门市邮政快递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由大成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除了化解用人单位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间的劳资纠纷以外,调解中心还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
截至目前,调解中心已为快递员提供法律援助15次,为约160人次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帮助调解相关纠纷案件5件。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