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去年8月在英国伦敦点映。 (图片来源:潮新闻)
■6月14日上午,影片举行全球首映礼。 影片播至感人时刻,现场观众百感交集。 (图片来源:潮新闻)
■影片在厦门排片量增长。 记者 刘东华 摄
■本报连续报道受到读者关注。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林晓云)连日来,电影《里斯本丸沉没》里的“梁素琴”(真名:梁秀金)持续受到市民和广大网友的关注。昨日,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联系黄女士,邀请她参加今晚8点他在小红书做的直播,分享更多《里斯本丸沉没》的幕后故事。
13日起,本报连续刊发报道,在厦门市民持续助力下,本报第一时间找到了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中的厦门女孩“梁素琴”。14日晚,本报记者对梁秀金唯一的女儿——在厦门生活的黄女士进行了专访。梁秀金已经在1997年过世,黄女士表示不想被网络炒作,但这两天许多人邀请她观看《里斯本丸沉没》,她选择了自己花钱买票走进电影院,昨晚观看了这部融入自己母亲故事的纪录片。
许多人看了本报寻人报道,走进影院观看《里斯本丸沉没》后感动落泪。黄女士也不例外,她说:“我泪点低,坐我身边的姐妹忙着给我递纸巾。”实际上,很多第一次知道“里斯本丸”故事的观众,都是在看到“梁素琴”与约翰的故事时就开始流泪了。
厦门观众朴渠告诉记者,看了本报对“梁素琴”的追踪报道后,对鼓浪屿和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了解,就想去看这部电影。“结果哭得不行,难过的是那么美好的爱情被战争中止了。”她说,看到了本报16日报道的有关鼓浪屿的其他感人故事,就想去买鼓浪屿相关的书来看。
网友“豆包爱吃石头鱼”表示,在影院看到这段“真的爆哭,战后女孩以妻子身份被找到,坚持把抚恤金给约翰的母亲和妹妹。我打这时眼泪就不停地流”。网友“知秋”表示:“记住了那位拒绝抚恤金、坚强的中国女士。”
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就读的厦门姑娘王芷暄和妈妈看完后,也感慨“又上了一堂历史课”:“影片结束看到那一排排的名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走出影院泪眼模糊,有点恍惚。”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也感慨:“电影《里斯本丸沉没》片尾长长字幕,观众久久静默。”
有男观众说,全片节奏特别好,就是遇难者家人的陈述太感伤了,他看到约翰和厦门女孩结婚的家信等“哭得刹不住,纸巾甚至有点不够使,旁边几个大哥也在抽鼻子”。
本报将继续关注梁秀金女儿黄女士与约翰家人的联系情况。
相关新闻
口碑和票房上扬 影片排片量增长
《里斯本丸沉没》这部影片去年8月在英国伦敦点映过,当时有近400位英军战俘后人赶来观看。本月在国内院线上映后,在豆瓣目前得到了9.3分的高评分,是今年以来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
《里斯本丸沉没》6日上映以来,截至今天上午7点,总票房1360.8万元。中秋假期当中,9月15日票房190.61万元,16日票房增长到299.92万元。
由于口碑和票房上扬,从排片量来看,中秋假期三天分别是0.4%、1.5%、1.8%,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今天厦门各大影院对《里斯本丸沉没》的排片量增长到了129场。
链接
制片人:这是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纪录片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历时8年拍摄完成,片长为123分钟。该片于2024年9月6日上映。
2014年,制片人、导演方励偶然听说在二战时期,浙江东极岛渔民救助“里斯本丸号”300多位英军战俘的事迹。他采访到两名当年的幸存者,以及东极岛参与救援的林阿根老人。非常遗憾的是,影片上映时这三位当年事件的亲历者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方励说:“这是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因为它涉及了2000多个家庭。我之前做电影都是编剧本,都是虚构,这次全是真人真事。”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