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良与团队研讨大数据课题。
陈庆良(前排中)与团队研讨项目技术。
名片
陈庆良,1981年出生,厦门同安丙洲村人,毕业于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大数据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电信集团高级专家、厦门电信三级专家,曾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建省金牌工人”等荣誉。
厦门网讯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许晓婷 王玉婷)陈庆良给自己的职业定位挺特别:不做“闭门不出”的技术宅,而是做一名追踪真相的“数字侦探”。
不少人还记得,2016年9月莫兰蒂台风来袭,狂风暴雨肆虐后,手机仍可连接到厦门电信的无线网络。在短暂停滞一段时间后,厦门所有区域的无线及有线网全部恢复运行。这背后,有陈庆良和同事的功劳。
惊险时刻,陈庆良至今难忘:无线网优及接维的同事,爬上湿滑的基站塔,调整天线,优化信号。网络监控的战友则驻守中枢,迅速分析和调度数据流。而陈庆良则从中搭桥:从海量的计费话单数据中,挖掘信息,绘制受影响区域地图,为抢险救灾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持。
“技术研发、创建系统,光‘宅在家’是不行的。你需要深入一线,查找问题的蛛丝马迹,以最快速度解决它。在城市穿梭的庞大数据流中,寻求技术创新的种种可能。”陈庆良说。
憧憬
通信技术的魅力 在他心中埋下种子
20世纪90年代,从事渔业的父母,往家里装了部电话,这把陈庆良乐坏了。“那时,捕鱼收入还行,我家是村里较早安装电话的,当时觉得很神奇,也很神气!”陈庆良说,那时自己还在读初中,最高兴的事,是可以和在外读大学的姐姐通话。为了节省话费,每周姐弟俩要先约定时间,打一次电话,也不敢聊太久。一些亲戚、邻居有需要,都到他家借用电话。
那时,腰带挂呼机、手握大哥大,成为新风尚。通信技术的魅力,在少年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高考填报志愿时,陈庆良毅然选择与通信行业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并一路念到硕士研究生。
进入千禧年,厦门通信业发展日新月异。“毕业找工作时,厦门通信企业校招条件都很高,应聘者多来自985和211高校。”陈庆良还记得,面试时,一位考官问了他一个问题:工作流引擎用什么语言描述?他一下子兴奋起来:这正是他的兴趣点和研究方向!他快速列举两种语言,还对比解释了各自的优劣势。
交谈中,陈庆良得知,那时的厦门通信企业已普遍应用最新的工作流引擎语言,这令他倍感振奋。在各地企业抛来的“橄榄枝”面前,他毅然选择回到厦门,投身通信业。当然,那位考官后来也成了陈庆良在厦门电信技术部的领导。
沉淀
书海徜徉 探寻技术升级“密码”
走近陈庆良办公室座位,旁边架子上,一排是书,一排是奖杯。书名都写着外行人看不懂的英文单词,奖杯则清一色印着“一等奖”。
大数据相关的Hadoop、Hive等,人工智能相关的Python、Tensorflow等,每年热销榜前十的专业书,陈庆良全买回来。“看不完收藏着也很满足。”陈庆良笑着说。平常工作忙,午休时间、带娃上课间隙,这些碎片化时间,他都用来“啃书”。
遇到专业难题一筹莫展时,陈庆良也喜欢在书里找答案。最近,他就碰上一个难题:视频流播放时出现了花屏,就像是电视信号不好那样,会影响用户观看体验。
一开始,陈庆良猜想可能是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导致视频流数据包丢失。但转念一想,自己以前读过一本讲Linux内核的书,里面很多内容都跟网络怎么工作有关。于是,他翻找出那本书,仔细研究,就像在看网络世界的后台运作手册。
果然,他从书上找到了问题症结。“其实不是虚拟化出问题,而是前端的网络视频录像机,它的性能不够强,导致推送视频流数据时出了岔子。”陈庆良说,书本知识结合实际操作,他和同事成功破解难题。
“看书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系统化地学习一项技术,对日常工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工作十几年,爱“啃书”的陈庆良拿奖无数。集团IT运维技能竞赛一等奖、天翼云创新开发赛一等奖、数据分析应用一等奖……这不仅是个人荣誉,还是团队智慧结晶,更印证着厦门通信业不断创新发展的步伐。
突破
创新不止步 争做智慧厦门建设先行者
视联、物联、AI,是数字厦门建设的新基座,也是陈庆良和团队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去年,基于厦门电信自有的原子能力,陈庆良团队成功拿下三个区级智慧城中村建设项目。
“在其中一个项目中,有个特别的任务,就是要建一个全区都能用的物联感知平台。”陈庆良解释,通俗来说,这个平台,得能管理好各个部门已经有的以及城中村新加的物联设备。而且,还得是国产的设备及系统,这样更安全可靠。
即使事前准备充分,但他们还是陷入一个瓶颈。“最难的是,我们要让所有的技术组件,都符合国产信创化的标准。”陈庆良还记得,其中,容器引擎的适配就遇到大麻烦,偏偏那时还赶上国庆假期,技术调度难以及时就位,大家急得团团转。
不过,那天晚上陈庆良团队还是坚持了下来。他们把部署的每一步都仔细检查了一遍,最后发现是一个变量设置错了。“改过来之后,问题就解决了,真是松了一口气!”
“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程序员的职业本能。而了解用户喜好,读懂深层次的需要,进而研发出相关系统,用技术改变生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陈庆良说。
2018年厦门电信投用的智慧客服平台,就是陈庆良团队基于这样的理念开发的。其中运用到的Transformer算法,在2017年Google的一篇业界论文中被首次提出,就被应用在这个项目里。“如今很热门的大语言模型,就是这个算法演进而来的。系统投用后,客户问题反馈处理效率提升近5成。”陈庆良说。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