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人员阅读会议材料。(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 摄)
会员举手表决通过各项章程。
会员投票选举各项事宜。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 通讯员 叶夏夏)昨日上午,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协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理事会在厦门金雁酒店召开,选举厦门爱谱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坤为首届会长、姚群慧为首届秘书长。会议还选举产生了监事长、副会长等主要负责人以及理事会理事、监事会监事。
此次会议由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指导,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爱谱生电子、三达膜科技、扬森数控、容大合众、欣众达科技等专精特新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200多位代表出席大会。
搭建服务桥梁 营造良好政商环境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今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工信局牵头落实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于9月出台《厦门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全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并批复成立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协会。协会的成立是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的里程碑事件,旨在搭建专精特新企业和政府、专业机构之间的服务桥梁,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政商环境,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赋能我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目前,我市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已初步完善。协会成立后,专精特新企业有了一个“主心骨”、一个“大家庭”。协会由爱谱生电子、三达膜科技、扬森数控、容大合众、欣众达科技五家专精特新企业共同发起。从9月份市工信局批复成立到11月份成立,在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内,协会筹备组召集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社会各界人士召开工作会议、筹备会,集思广益,迅速完成会员邀请、章程等文件起草等工作。据悉,截至目前,我市大部分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申请加入这个“大家庭”。
会员结构齐全 协会职责范围广
从目前的会员结构看,协会包括厦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绿色制造梯度企业、上市和上市后备企业,还有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第三方评价、科技服务等的服务机构以及各类专家顾问等。
昨日的会议指出,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协会将具备这些业务职能:为专精特新企业(含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各类政策宣传、咨询信息服务、业务指导、培育辅导以及技能培训等多方位、个性化的企业服务;协助政府开展专精特新企业的人才培育、数字化转型、融资支持、校企技术攻关、大中小企业融通、知识产权、质量品牌、开拓市场等相关工作。协助政府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的遴选和培育,争取获评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协助政府支持重点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三新”)、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一强”);协助政府持续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校企协同创新、要素资源持续集聚以及绿色制造服务体系等创新发展生态。
多措并举 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产业配套能力,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突破发展困境的关键。专精特新企业是补链稳链强链和解决“卡脖子”难题的重要力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
当前,我市正多措并举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若干措施》从夯实培育基础、强化创新发展、提质赋能增效等六大方面,出台15项举措,培育壮大厦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若干措施》明确,力争到2026年,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户均研发占比超10%,户均I类知识产权数量超8件,企业数字化水平等级二级及以上的占比达到90%。
为贯彻落实《若干措施》、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月份,市工信局印发《厦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评价细则(试行)的通知》指出,将遴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依托国家级服务机构和专家、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协会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并明确从后备企业的专业化、成长性、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按照评价结果,连续三年分别给予最高15万元、10万元、5万元资金奖励,助力其快速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会议指出,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最新工作部署,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强化金融精准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林文坤表示,协会成立后,将发挥协会熟悉企业、专业务实以及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等优势,全面协助市工信局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申报遴选工作。接下来,协会将聚焦重点产业链,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培育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供优良的土壤,有效促进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创新驱动。
【数据】
我市自2014年起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46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8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7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7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均名列全省首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