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鸟岛”(图片上方)已呈现雏形。
4.3公里的生态围堰基本合龙。
厦门网讯 (文/厦门晚报记者 江乙平 图/记者 陈立新)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万只鸬鹚飞来集美“生态客厅”——杏林湾越冬,有“最美水鸟”之称的紫水鸡也常年生活在这里。鸟儿们的新家将变得更大、更美。按照规划,杏林湾水域将构建起75万平方米的鸟类栖息地,也将成为厦门面积最大的鸟类栖息地,预计明年底完工。
生态围堰基本合龙 鸬鹚滩露出雏形
记者上午在现场看到,水面上,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随着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4.3公里的生态围堰基本合龙,鸬鹚滩已率先露出雏形。鸬鹚滩的设计结合两处现状岛屿,形似一只昂首捕鱼的鸬鹚,将为越冬鸬鹚提供栖息场所。水鸟滩与东侧的紫水鸡保育区域相呼应,将扩大紫水鸡在湾区的栖息地。
从高空俯瞰,鸟类栖息地已呈现出雏形,如同一条项链环绕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与此同时,成群的鸬鹚翱翔在杏林湾上空,时而在天空中盘旋,时而俯冲向水里觅食,时而站在旁边的枝头休息,场面壮观。
扩大鸟类栖息空间 改善杏林湾水质
2023年初,由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代建的省、市重点项目——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采用环保疏浚结合生态修复方案,削减内源污染,计划清除水下淤泥313.3万立方米,吸上来的淤泥就地“消化”,构建鸟类栖息地就是其用途之一。
根据规划,在这个鸟类栖息地中,水上露出的人工岛面积12万平方米,在栖息地下方还将构建近63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计划打造鸬鹚滩、水鸟滩两个滩涂,将进一步扩大鸟类活动空间和栖息环境,补充并丰富鱼类和鸟类的食物资源,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
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鸟类栖息地的建设,不仅扩大了鸟类的活动空间和栖息环境,还可以消纳170.3万立方清淤疏浚出的底泥,有效清除内源污染,进一步改善杏林湾水质。
目前,在杏林湾已经可以观测到凤头潜鸭、斑背潜鸭、罗纹鸭、黑脸琵鹭、普通鸬鹚等52种冬候鸟,共158种鸟类,预计明年底鸟类栖息地建成后,将有更多的鸟儿在此安家。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